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品牌可以复制“完美日记”的打法吗?资深电商操盘手亲述流量红利消失下增长新思路!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302

( 0 )

( 0 )

( 0 )

2020-02-26 11:30

导读:流量时代结束,各大品牌都在面临增长焦虑:第一,流量红利消失,二胎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爆发,电商平台在流量增长上越来越乏力,同时流量碎片化,除了传统电商平台,还有一些社交平台在分流,但也让品牌和用户的触达越来越多。第二,传统营销增长手段乏力,满赠满减等活动拉动客户的效果都不明显。第三,数据变现能力不足,由于产业价值链上节点众多,企业往往会感到迷茫,研发不懂销售,销售不懂产品,门店导购不懂得提炼卖点……在近期母婴行业观察系列线上公益大课中,资深电商操盘手、唯观创始人张涛,从电商现状、产品与流量、GROW增长模型等方面进行干货分享,以下是精彩内容回顾。


面对增长焦虑,很多品牌开始找新的增量,增长从哪里来?首先思考几个问题。


首先,多开店、渠道扩容能不能成为新增流量的入口?事实上现今开店成本越来越高,到店人数却在下降,所以开店的坪效在下降。


其次,多搞促销、打价格战能不能获得增长?实际上,长期做促销,对品牌形象和品牌力都有影响。


此外,做渠道下沉可行吗?渠道下沉要基于品牌的品牌力和定位,并不适合所有品牌,有些甚至会增长经营成本,成本和回报不成正比。


扩张品类呢?想扩张产品品类,要结合商品的生命周期和用户的生命周期,把商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场景打通,场景之间要有关联和代入,才能更好的扩张品类。


产品即流量入口


我们要先了解各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天猫和京东是按照类目分类,比如标品在京东比较强,在服饰等非标品中,唯品会比较强,在用品类中天猫是非常强势的。


另外一个是通过搜索关键词和品类词出现,平台有首页的流量,通过猜你喜欢、千人千面,进入店铺和单品等流量分发机制,研究这些机制之后用我们的产品承接这些流量用户。


产品即场景,产品即人群,产品的扩充带来客件数增长,从而带来客单价增长。在场景方面,比如睡眠场景,思考一下这个场景里面都需要什么产品,在这个场景里面进行搭配;在人群方面也要有洞察,例如不同的色彩都对应不同的人群,2019年大火的babycare,色调是莫兰迪色,显得更高档一点,更适合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人群。


行情、敌情、我情、客情。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所做品类的整体市场格局,就是行情;然后要找到这个行业对应的竞争对手,了解他们的产品结构、业务构成等,即敌情;然后返回我们自己的品牌,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与不足,就是我情;最后了解我们所对应的消费者画像,不同人群的格局、喜好需求等,这就是客情。客情也是能决定我们的品牌所能提供的产品是否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Grow增长模型


渗透力(Gain):指消费者购买更多类型品类 / 产品对品牌带来增长机会的贡献;


复购力(Retain):指消费者更频繁 / 重复购买产品对品牌总增长机会的贡献;整个大母婴市场品类非常分散,规模最大的是童装童鞋,然后是奶粉、尿片,都是非常符合复购力强的品类,复购力强的品类市场规模也相应的大。


价格力(boost):指消费者购买价格升级产品对品牌总增长机会的贡献;例如费雪今年新的系列玩具,那早期的同类型玩具现在价格会比较乱,在价格力上比较弱。


延展力(widen):指品牌通过提供现有品类外其他关联类型产品所贡献的总增长机会。例如本身是做餐饮品牌,可以延展到喂养类的产品。我们在找增长时,要先梳理增长的要素在哪里


如何从增长的角度进行品类管理


第一是渗透力,通过现有的品类找到渗透机会,做到人群和品类的渗透;第二通过复购力,找到高复购力的品类,提升复购机会;提高价格力,通过品牌重塑、形象的提升和品牌的传播力提升价格力;通过增加品类的货单,优化功能,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获得增长空间。延展力,最终带来品牌的成长。


更精准:在婴童尿裤、婴童食品品类,不同于现有方法,GROW 模型发现未来应重点提升复购,而非增加购买人数。

更细致:针对潮流玩具,GROW 模型不仅推导出企业应大力提升人均消费,还进一步发掘出在人均消费提升中更应该加强复购率。

更全面:GROW 模型还能额外识别出具有品类延展潜力的二级行业,包括童鞋、孕产、婴童用品和婴童尿裤。


根据GROW增长模型,母婴行业前10大二级类目最适合在哪个方向发展(如图)


微信图片_20200226113703.jpg


渗透力包括纸尿裤、婴幼儿牛奶粉、睡袋、洗护用品等;


复购力包括婴幼儿牛奶粉、婴童裤子、套装、运动鞋等;


价格力包括纸尿裤、湿巾、手推车等,很多品牌是依靠产品颜值提升价格力的。纸尿裤是一个厮杀比较厉害的品类,但是在2019年依然有品牌脱颖而出,例如babycare,它整体的颜值是比较高的,从而拉升了价格力,可以对比一下它的价格和店铺,凭借颜值增加了产品的溢价能力;


延展力包括婴童板鞋、孕妇裤中的直筒裤、孕产修复仪中的产后塑形等仪器,以及孕妇装里的孕产妇铃铛。另外举一下之前在可优比做过的一个品类作为例证,就是防摔枕。防止宝宝学步时仰摔到头部,这一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用户自然会买单,这也是延展出来的一个产品。


1、根据GROW模型,打法沉淀


一是通过CRM,增加与该类人群的互动,持续召回老客,加强复购,老带新裂变。购买频次为核心驱动因子;利用其高频购买忠诚度一特性,增强该策略人群与品牌的粘性。


二是广泛吸引AI人群,站外种草,活动前预热,促进该类人群对品牌首单购买。购买人数为核心驱动因子;利用其人群增量,提高品类在该人群中的渗透能力。


三是品类核心人群,通过单品类辐射到品牌其他品类,先做单品类的爆破和击穿,然后再延伸到其他品类,提高客单的连带率。


四是新品发售&单品组套发售目标人群,促进高客单转化。核心驱动因子为频次和客单价;利用新品吸引购买或者利用套装增加策略人群的高客单购买。


2、GROW产品模型 如何落地


首先是战略规划能力。我们发现,遇到战略转型,很多时候企业会选择全做或全不做,很少进行针对性的侧重和选择。前者会导致企业的战略资源被摊薄,执行达不到效果;后者则会让企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境地。战略其实就是做权衡,而 GROW 模型的目的正是协助企业更明智地做选择。


其次是提升组织能力,包括商品开发、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分析等 ,特别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整合各领域数据,包括消费者分群信息、消费者线上及线下的购物车信息、消费者浏览行为信息、按品类的销售信息、按促销的销售及利润信息等。这样才能为后端的品类开发和前端营销部门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


最后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推行敏捷工作方法和鼓励试错的创新文化。敏捷不仅仅指速度效率的提升,更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打破部门墙,加强团队协作;提升员工权限和主人翁意识。与数字原生企业相比,传统消费品企业的文化厌恶风险,崇尚效率。然而互联网平台让企业创新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不妨将线上作为“尝新”的测试平台,鼓励快速创新、快速失败,并根据关键数据指标进行快速迭代试错,最终打造出爆款产品。


更加严谨的做产品—竞争分析,就是SWOT分析,找到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机会和威胁都有哪些,内部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


微信图片_20200226113759.jpg


另外产品的开发流程主要有哪些


微信图片_20200226113853.jpg


产品关键任务协作


微信图片_20200226113858.jpg


近两年,小红书图文类、抖音短视频类的形式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重视新媒体,用户在哪里,我们的触点和品宣就要在哪里。这里举两个例子解释一下产品与业务的水乳交融。


完美日记早期靠小红书种草,去年开始全媒体的覆盖。找大牌代工厂做设计、包装等,通过社群运营、IP合作,将产品做成内容,更多高质量的基础内容输出,形成内容矩阵,再和kol合作,分布到内容池,最终广告及内容种草,回流到天猫旗舰店、京东店铺、小程序商城等。


美康粉黛:有30个社群运营人员在运营品牌号,先找意见领袖,找到真爱粉、粉丝和普通用户,通过用户的反馈,内容创意和粉丝互动,不断完善,最后生产上架推广。再重点投放到粉丝聚集的B站,进行圈层营销,促成电商和粉丝的转化。所以美康粉黛的三板斧主要是个人IP、圈层营销、粉丝运营。


现在做母婴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打造、粉丝的运营、产品力和颜值的结合能够快速的挖掘一大批用户粉丝。之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需要改变,要做好自己的营销。


文章来源:新母婴店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