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1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1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1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1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大健康概念日趋火爆,为益生菌产业发展带来了多少想象空间?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1971

( 0 )

( 0 )

( 0 )

2023-08-21 11:29

作者/营养品商业情报


导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健康的认知逐步深入以及保健意识的大幅提升,益生菌在肠道健康保护领域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了解,由此催生出了庞大的需求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已从647.7亿元增长至1093.8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


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产业之一,热度渐增的益生菌产业蕴藏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发展潜力。


益生菌的“前世今生”


研究表明,益生菌是一类能够促进宿主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并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调节者,益生菌定植于人或动物肠道内,在抑制有害菌生成、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与新陈代谢等关乎生物体健康的关键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历史,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1857年,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布论文《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首次描述乳酸菌并提出益生菌利好人体健康的观点,此后关于益生菌特性和功效研究不断深入。1908年,俄国科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提出“酸奶长寿理论”,他认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具备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的特性,可帮助延长人体寿命,益生菌的保健功效也由此开始广受追捧。


截至目前,人体内已被发现的益生菌多达400余种,其中有20种在人体内定植。种类不同的益生菌其功效也各有不同,如干酪乳杆菌可帮助人体降低血糖,修复肠道损伤;双歧杆菌则可以帮助人体缓解急慢性肠胃炎;发酵乳杆菌可以降低人体发炎风险等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益生菌市场发展最为成熟,商超、便利店的货架上随处可见各类添加益生菌的产品。绝大多数国人对益生菌概念最早的印象来源「养乐多」,其母公司便是由日本医学博士代田稔于1935年创立。


「养乐多」的问世为母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标志着益生菌正式走向产业化。


与之相比,国内益生菌产业的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正式提速发展。较晚起步的事实,造成了我国益生菌产业核心原料菌株长期依赖海外供应,研发领域内尚有多个技术难点亟待攻破。据《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被进口益生菌占据,其中「杜邦」和「汉克森」市占率分别为50%和35%,剩余的15%则由国产厂商瓜分。同时益生菌市场的终端消费品牌也被「合生元」、「Life Space」主导。


上游技术壁垒高耸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我国的益生菌产业链结构中,根据业务定位侧重不同,可将领域内企业大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主要为蔗糖、葡萄糖、蛋白粉等益生菌发酵原料生产商以及培养基、发酵罐等发酵设备提供商。如益生菌发酵原料生产商的代表企业包括中粮科技、南宁糖业、芭田股份等等;发酵设备提供商代表企业包括普诺赛、迪赛诺、原配生物等等。


处在产业链中游的企业,主要从事益生菌及相关制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其代表企业包括微康益生菌、润盈、科拓生物、一然生物等等。


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大多从事生产益生菌乳制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与药品、动植物用益生菌原料,且相关企业在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较高。如生产益生菌乳制品的代表企业包括光明、伊利、蒙牛三大乳企公司;生产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代表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健和控股;生产动植物用益生菌原料的代表企业保龄宝生物等等。


益生菌广泛多样的下游应用场景中,近年来尤以膳食补充剂相关产品发展最为迅速。据洞见研报的《益生菌行业研究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天猫淘宝益生菌品类市场份额占比中,益生菌保健品/功能食品市占比超过半数,达52.93%。益生菌乳制品市占比暂列第二位,为28.7%。剩余的18.37%则由动植物原料、洗护清洁以及美妆护肤等细分品类瓜分。


健康意识逐步觉醒

外企主导有望改变


前文中提到,由于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研发能力与产品成熟度较外企有较大差距,但伴随着经济环境与消费偏好的变化,国内益生菌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范化进程加快。


在以往的品牌宣传中,少数只看重短期利益的从业者夸大益生菌的功效作用,将益生菌包装为“无所不能”,虚标益生菌含量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对消费者选购使用产生误导,行业监管与产品规范亟待加强。


2022年5月28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了新的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在标准中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的术语和定义、益生菌活率分级指标、检验方法和标签的要求等做出了规定。未来几年内,针对益生菌应用与宣传的更高标准与更权威指南将会陆续出台,进一步加快益生菌市场的规范化进程。


二、市场竞争加剧。


受三年疫情影响,国民健康意识快速觉醒,保健品消费不再只是专属“银发一族”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加入了养生大军,对视力保护、肠道养护以及免疫力提升更为关注。需求拉升的作用下,益生菌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吸引了众多的跨界选手与新晋玩家来此掘金,加剧了益生菌产业的竞争烈度。


三、外企主导局面有望打破。


新玩家入局所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在刺激着整个益生菌产业链路参与者开展军备竞赛。在需求上涨与投入加大的作用下,产业链上游的国产玩家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随着国内益生菌企业技术与产能的扩大,外企主导国内益生菌市场的局面有望得以打破。8月29日济南,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重磅来袭,来现场,共同探讨营养品经营与增长之道~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