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消失的返乡潮?
(此时此刻的北京朝阳站)一晃又一年,去年的惊魂一刻(点击查阅)还历历在目,新的一年又来了。时间过的是越来越快,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要起飞了。
今天是我们团队春节前最后一天工作,我大概问了几个小伙伴基本上都抢到了回家的票,感觉上不是太困难。我是1月初一直出差到中旬回到北京的,开始没有买到票,就候补了23、24号两天的票,抢到哪个算哪个。大概过了三天我想起来再看的时候,两天的都抢到了,犹豫了几天,主要是安排好了后面行程,把24号的票退掉了。
今天下午的高铁到晚上到沈阳,有朋友来接我一起吃饭聊天,每年都这个时间在沈阳见,格外亲切。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出差的行程安排,约了不少朋友吃吃喝喝聊聊天。在北京朝阳站到时候,并没有春运的感觉,我一年到头都在出差奔波,感受很明确,就是日常北京南站的感受吧,也许后面几天才是交通压力大的时刻?
为什么今年过年看不到返乡潮了?有人说,今年的高铁票是几年来最容易抢的一次。往年排队的高速公路,人挤人的高铁站、汽车站,还有一票难求的飞机票,今年都好像没那么多人了。什么原因呢?我在网上搜了下看看大家怎么说的:
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人们不用出去大城市打工了?还是大城市居者有其屋,年轻人把父母接过来过年了?真相是,返乡潮并没有消失,而是提前了。口罩后这几年,全国性的返乡潮一年比一年早,而今年是格外的早。你现在去农村或者小县城看看,离过年还有很多天,但这里已经停满了小汽车、摩托车,成群的中壮年男性聚在一起打牌,就在往年是绝对看不到的。
有网友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国庆节回老家的时候,竟然看到了很多以前过年时候才能看到的人,还有人在网上留言,35岁没工作了,你们卷吧,我决定提前回家过年了。是的,今年有相当一部分卷不动的中年人也选择提前回家过年。我还刷到一个视频,未婚青年过年返乡,因为睡到上午十点多被家人骂,果断买票回到大城市的出租屋,这样就不用被催婚,被问收入,被拿出来比较了。
中国人为什么想回家过年?原因包括传统的习俗,包括家人的牵绊,包括朋友的相聚等等,但这些都还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个体面的工作和收入,这年才能过得舒心。为什么今年看不到返乡潮,或者返乡潮提前了?
GDP增速5%,失业率下降1%,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但一到过年,大家回家相互一对账,今年挣了多少钱,钱好不好挣,工作好不好做,甚至有没有找到工作?经济最真实的底色就露出来。
从几个维度看,首先是房地产。建筑工人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而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又是过年返乡的主力人群。2024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5亿3660万平方米,下降23%点。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五个人就有一个人没活干,而在大城市没活干,多待一天都是成本,还不如早点回家。另外再来看看制造业,产业工人也是过年返乡的主力人群,但是产能过剩叠加需求不足,很多产业订单衰减的速度非常快。我所在的广州很多化妆品厂、皮具厂倒闭的速度让人无法想象,老板都不傻,厂里接不到订单,还不如让员工放假早点回去过年(无薪)。
我们再看看消费,今年北上广深的消费数据很奇怪,一线城市的社零消费增速比二线城市还慢,原因也在这里,一线城市吸收的外来人口更多,包括城市白领、灵活就业者、农民工等等,而这部分群体反而成为就业收缩最先被挤掉的水分。现实很残酷,大城市你找不到工作,那就留不下,只能回老家。最后我觉得过年没有返乡潮问题还不算太大,可如果过完年没有出现反工潮,那才是大事,我们拭目以待。(以上内容来自堵钱眼的申公豹)
返乡潮不是消失了,而是大家因为各种原因,节奏不一样了,拉长了时间,消化了或者说消化了大部分集中返乡的压力,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变化,都是体验,都是经历。祝大家春节假期吃好喝好休息好,尤其是要少喝酒,酒无论多少,都是对身体的伤害;多睡觉,没什么事情比睡觉更重要。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