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燕塘乳业湛江公司获1000万融资

    燕塘乳业公告,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拟通过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农垦”)将项目资金1000万元提供给公司全资子公司湛江燕塘乳业有限公司,该笔资金专项用于湛江燕塘粤西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技改项目,旨在通过引进2条低温乳制品生产线,实现湛江燕塘产能提升与产品矩阵扩容,推动当地奶业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升级。(公司公告)

    1天前
  •  卫品企业焦点国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6月26日,焦点国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建泉融资。公司是一家吸收性卫生产品公司,2024年收入4.47亿元,净利润0.66亿元,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27.46%、14.67%。据悉,公司采取多品牌策略,主要于中国提供种类繁多的吸收性卫生产品。「全棉小时光」、「焦点宝贝」及「贝姆乐」为公司的婴儿护理产品,而「薇月」及「蓝棉花」为公司的女性护理产品。

    1天前
  • 达能收购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

    近日,达能宣布收购一家拥有近20年历史的比利时公司Akkermansia。该公司专门从事生物制剂业务,其首席执行官Michael Oredsson表示非常高兴成为达能大家庭的一员,达能将提供资源,可以加速巴氏杀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MucT菌株的全球增长,并更快地发展公司的品牌。(公司发布)

    1天前
  • 菲仕兰CEO指蛋白质转型并非简单转向植物基

    近日,菲仕兰全球首席执行官范晏德(Jan Derck van Karnebeek)在荷兰皇家乳制品协会关于蛋白质转型的讨论中指出,全球食品需求不断增长,而食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很大。因此,蛋白质转型并非简单地从动物基转向植物基,而是关乎生产更多蛋白质的同时减少环境影响。他说,菲仕兰将不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确保乳制品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合理,并确保会员奶农因其可持续发展努力而获得丰厚回报。(小食代)

    1天前
  • 澳优CFO变动

    6月30日,澳优乳业公告,王崧因工作变动,即日起辞任首席财务官,杨瑞捷接任。杨瑞捷于2024年12月加入澳优乳业,此前曾在伊利担任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并在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任职11年,澳优形容她积累了丰富的快消品全价值链财务管理经验。董事会又向王崧致谢。(公司公告)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品牌“终局”之问:2025依旧“扩”无止境?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579

( 0 )

( 0 )

( 0 )

2025-07-01 10:57

导读:关于“扩品类是否是母婴品牌终局”这一话题始终未有定论,盘点2025年上半年,母婴行业观察发现,多家母婴赛道重量级玩家再拓细分品类,为这场悬而未决的争论注入新变量。


年初开始,彼格高从营养品“逆势”进军婴配粉;到4月,伊利围绕母婴消费再拓婴儿水,5月,小鹿蓝蓝向母婴全品类拓展、裂变为三大母婴品牌,以及贝因美跨界益生菌赛道……这一系列品牌的战略落子似乎都在清晰指向一点,通过拓宽品类布局谋破局求增长渐成行业共识。


纵览当下母婴赛道的实力玩家,其品类拓展策略主要遵循以下两条路径:


一是以主营品类为核心的生态化延伸,彼此关联度高。例如,伊利最开始依靠常温液态奶起家,逐渐构建起全品类乳制品矩阵,涵盖常低温液态奶、酸奶、奶粉、奶酪、冷饮等细分赛道,同时向乳制品产业链上游拓展,通过自建子公司或战略收购等方式,深度布局原奶供应、乳铁蛋白、益生菌等核心原料领域。在健康食品领域,伊利也不断突破边界,推出伊刻活泉子品牌,上线矿泉水、现泡茶等产品,以及今年与同仁堂合作推出欣活心活膳底配方奶粉、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等融合中式养生理念的奶粉,不难发现,其每一次的品类布,均围绕研发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协同优势展开。同为乳品巨头的蒙牛亦是如此,也是以常温奶、低温奶、鲜奶、奶酪、冰品、奶粉等核心乳制品为基本盘,极致细分,同时积极向上游产业链和健康食品领域稍作延展,包括布局运动营养赛道,推出迈胜子品牌等。


二是基于细分人群需求的跨界式扩张,各品类供应链端相似性较低。比如,小鹿蓝蓝从婴童零食扩展至母婴用品领域,其中,主品牌持续深耕婴童食品,家族新品牌小鹿蓝蓝plus聚焦潮酷儿童零食,小鹿蓝蓝care则跨界至母婴日化领域,全面布局婴童洗护、纸品湿巾、用品玩具和驱蚊用品等多个类目。贝因美除夯实婴配粉业务之外,还横向延伸至婴童米粉、纸尿裤、益生菌等赛道;Babycare更是堪称品类扩张的典型案例,从最初依靠婴儿背带“杀入”母婴赛道,逐步拓展至纸尿裤、湿巾、水杯、睡袋、童装、婴儿车床、零辅食等,除奶粉、营养品外,基本上覆盖了母婴消费者所需的各个品类。


从行业深层逻辑剖析,母婴品牌积极拓品类的背后,本质上是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主动应对。一是受出生率走低、消费者日趋理性等客观因素影响,母婴各品类竞争都在持续激化,为避免单一品类依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很多母婴品牌亟需通过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来增强自身抗波动能力;二则由于出生人口数量短期难以大幅回升,在存量甚至减量市场里,品牌想要长期增长只有两条路,或是聚焦原有优势品类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或是开拓高潜力或高增长赛道,通过多元业务组合创造增量价值。


然而,知易行难,母婴品牌的跨品类扩张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部分品类尤其是奶粉、纸尿裤这类相对成熟的红海市场,头部品牌地位相对稳固,考验着新入品牌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不同品类有着各自的专业壁垒,加之消费者对不同品类产品存在差异化的品质与功能诉求,品牌较难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新品类护城河。


破局内卷、探索增长。7月14-15日,上海,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逆势而上的勇气·2025第十一届全球母婴大会」高能来袭!来现场,一起深度探讨母婴品牌拓品类的逻辑和思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