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025-04-29 21:21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025-04-29 21:21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025-04-29 21:21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025-04-29 21:21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025-04-29 21:21

 母婴行业观察

实体制造业工厂现状?感叹生存不容易!

产业

行行

阅读数: 1587

( 0 )

( 0 )

( 0 )

2016-09-29 09:42

导读:本文作者长期在珠三角工作,经常与实体业制造工厂打交道。这些年,作者目睹了制造业工厂的生存百态,他从一个行外人的角度写出了制造业的苦与泪.....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职业是一名ISO审核员,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珠三角的制造业工厂。近两年这些工厂的艰难状况令我感触颇深。

可能大部分人对我的工作不了解,先科普一下,所谓ISO审核,就是经常可见到的诸类ISO认证,在很多商品包装上会注明“本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厂想获得这种认证,就要按照标准来运作自己的企业,然后提交申请,最后由ISO审核员去企业现场做审核。

从2015年开始,在与制造工厂打交道期间,突然地感觉了制造业的冷淡,好像一夜间的事情,尤其是在2016年,做认证的企业断崖式的下滑。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最简单的原因是工厂效益明显下滑,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在很多官媒的报道中,看到的大部分状况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我亲眼所见的情况,还是有不少出入。这里我说3个有代表性的案例,看看这些工厂的实际生存状况。  

样本一:老板一年辛苦,赚的钱没厂长多

这是一家150人左右的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木质相框与塑料相框,大部分订单出口欧美,小部分订单来自国内或非洲、中东。

和这家工厂的老板聊天。听老板说,这两年的业绩还不如2011年的三分之一,不仅订单量减少,单个产品的利润也大幅缩减。老板不得不裁掉一些员工,取消了员工原有的不少福利,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存。

老板苦笑着说:“其实作为一个工厂老板,我一年干下来,自己的纯收入,都没有请来的厂长多,自己一年算下来,只是略有盈余。

老板给算了一个账,其中就是一年要交多少租金(这是很大的开销),一年要交多少的税,一年要交多少的费(这个还伴随着各种罚款和不得已的捐款),一年要多少的人工开支,一年要多少的员工福利开支,一年要多少的打点费(政府、公安、消防、防疫、国税地税等乱七八糟的,黑道白道的关系等),如果员工有意外还得赔偿,汇率不稳定的损失,当然还有各种认证费等等,稀里哗啦说了好多。

老板说,别人只是看见他们做老板的表面光鲜,背后的辛酸却很少有人知道。曾经这个行业确实能赚钱,但这几年下滑的厉害,像他这个厂还算过得去,有以前的积累,日子还能对付过。他的很多同行,有一些亏损破产跑路了,还有很多在亏损中坚持。他这个厂虽然赚不到多少钱,但至少还没有亏,每年除去各种费用和贷款利息,还能赚个生活费。

他做认证是因为外国客户的要求,不做不行,除了ISO的认证,还有好多欧盟的认证等等,每年的认证费加运行管理费用这一块开支就要一百多万,其中ISO的认证费是最少的。
 
综合来看,这家工厂还能微薄盈利,但是日子过得完全没有以前舒服了,还在坚持。老板对以后的行情不抱乐观的态度,考虑过随时关掉企业。现在还在坚持的原因,是想赌国家会给好的政策,比如贷款支持、经济刺激、刺激出口等等。再就是老板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不忍心说关就关,走一步看一步吧。 

样本二:老板靠炒房赚钱,贴补实业亏损
 
这家工厂的业务是计量器具的生产与销售,有80人左右的规模。我在这个工厂做质量和环境两个体系认证的审核,3天时间内和老板交流了很多。

老板40岁整,广东本地人。说起办这个工厂,他是颇多感慨。办厂起步的资金,是他家老房子转让获得的钱(他是三代单传,所以三辈人的房子都给到了他名下),补贴了6套深圳的房子和400万现金,靠这些资金开起的工厂。
 
刚开始这个工厂的盈利能力良好,高峰时期,老板没选择扩大规模,而是把盈利的钱全部拿回深圳去投资了房子(神一样的高人呀)。从去年开始,工厂的利润直线下滑,现在处在盈亏边际,但是他在深圳投资的几套房子涨幅已经超过5倍。

这个老板自己说,现在他真的想把工厂卖掉,然后拿钱去深圳继续炒房。但是因为这个工厂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虽然现在不赚钱甚至还略亏,但实在不舍得卖。于是才打算先坚持着看看,如果两年内不好转,那肯定会卖掉。
 
说到他的同行朋友们,他也是各种感慨,据他所知的同行老板,没有哪家工厂生活好的,全部在撑。很多已经亏损了,但还抱有希望,因为他们认为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管,都在等政策。

随着楼市的火爆,企业的地租也快速上涨,利润却在下滑!房租涨价、税收上涨、人员成本增加、公关费用增加、对实业的贷款收紧,各种因素逼迫这个行业好多老板都考虑卖厂炒房,因为炒房不需要像办工厂这样操心。办工厂的中小老板,大部分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白天忙着管企业,晚上忙着应酬,半夜回家还要看账、看业绩、看经营状况...确实很辛苦。但炒房就非常轻松了,买完等着升值就行,关键是升值的速度比工厂盈利的速度不知要强多少倍。

样本三:坚守初心,投身实业
 
这是一家广州周边的民营工厂,主营业务是陶瓷餐具的生产和销售,有自己的品牌,也接一些代工的订单,规模不大,几十人。老板兼技术兼销售,老板娘兼财务出纳会计人事行政,几个业务员,再加一些工人,硬件设施是几间办公室加厂房。

我在这的审核时间比较短,老板为人热情,很配合并全程陪同,也是不停地提各种问题。通过沟通,我们知道这个老板是真心想把工厂做好,也想认真学好ISO的理论。之前工厂请过辅导,花的价钱也是高价,不搞那种糊弄的东西。虽然工厂规模不大,但却是认认真真的在执行这套体系,同时融合了一些老板自学的管理技巧,可以说企业还是井井有条的。

和老板聊到企业的效益话题,他一脸苦涩。

2009年到2013年期间,工厂效益相当好,巅峰时期工人就有200人。那时候从江苏和本地请了几个好的技术师傅,每个师傅的工资都要一万五一个月,而且订单做不完,从来不愁没订单,利润相当可观,那时候日子过的好,也没想过规范化管理、提升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
 
到2014年,效益开始下滑,2015年和2016年下滑的更严重。期间就开始裁员,辞退了很多人,今年年初又辞退了一些人,现在就剩一个技术师傅领一些熟练工人了。2015年底的时候发现很多商场和渠道,都要求各种资质了,所以他们才重视起来,搞了ISO这套理论,但是因为人才不足,做得不好。

老板说,他不想让这个工厂倒掉,毕竟是自己一手办起来的,虽然现在效益不行,但他还会坚持,毕竟以前还是赚到钱了,有些积累。但是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量赚钱,而是要转变为靠质量生存,所以老板本人一直在很努力的学习一些管理知识,也重视起来ISO认证这类的事情。他厂里有几个做了好多年的年轻人,挺有上进心的,老板就自己掏钱送他们出去学习。
 
期间也聊到,如果当初投资房地产,收益会比这个大很多这样的话题,老板却说:他还是觉得做点实业踏实。就这一句话,似乎包含了很多感触在里面,回味深长!

小编认为作者并非只是强调中国实体业一些片面的企业状况。的确,如今众多中小工厂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在实体业愈发苦难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却如日中天异常地火爆,导致一批批企业的价值取向扭曲,他们不再追求品质,不再追求实体发展,而是投身房地产赚快钱。该惊醒了!只有实业才能兴邦,希望我们的实体业在曲折中能坚守前行...


文章来源:玩具圈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