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小时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2小时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2小时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小时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线上渠道发展如此迅猛 下沉用户为何偏爱线下母婴店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896

( 0 )

( 0 )

( 0 )

2020-09-21 10:13

导读:凯度消费指数显示,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母婴整体各渠道销售金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其中线上渠道销售增速虽还是比线下母婴店慢,但较与去年增速相比,线上较为平稳,而线下却下滑严重。可见上半年线上渠道增长迅猛,线上线下竞争逐渐加剧。


作者:奶粉关注


20200921101048.png


从市场表现来看,不同城市线级的消费者对消费渠道的选择也大不相同,从上图就可以看出:上线城市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几乎“五五平分”,尤其是电商平台和母婴店两大渠道;而线下城市的线下渠道销售额占比则远远超出线上渠道,整个渠道中,母婴店就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份额,达43%。


可见下线城市用户在渠道选择上更加偏向母婴店,线上渠道虽增速平稳,但在下线城市用户消费行为上并未有明显体现;而上线城市用户的消费渠道选择则更多样化,接受程度更强。


虽然近年来,下线城市成为母婴行业的增量空间,但由于高低线城市间的信息差、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原因,不同用户群体也呈现出不同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在消费渠道选择上表现明显。


1、线上渠道


虽然天猫、淘宝、京东、苏宁,甚至是考拉海购、蜜芽等电商平台都已深耕多年,似乎早已融入所有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但事实上,2020年下沉市场仍是电商平台们的核心角斗场,也就是说,电商渠道还没有渗透下沉市场,有数据显示,2019年三线及以下市场的网购渗透率只有38.6%。


但上线城市的消费者不同,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长大,信息化水平更高,见多识广也包容性更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更相信专家、社交圈kol等推荐,习惯自己在网络信息中寻找品牌、产品信息,同时更接受电商渠道给予的快捷方便。


以奶粉购买为例,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更普及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擅长于使用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这些电商平台,能接受得了三四百多一罐的奶粉,也能接受跨境或代购100多、200多的奶粉。


尤其疫情前期收到门店关闭的影响,电商渠道会有所增长。但由于三四线市场物流体系较一二线市场还是不够完善,所以下线市场的电商渠道占比会较低。


当然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进攻下沉市场也颇见成效,尤以社交电商为甚。数据显示,2019年主打下沉市场的社交电商规模已经突破万亿,这其中拼多多最为迅猛。从微信渠道也可看出,下线市场的占比高于上线城市,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疫情下利用遍布广泛且靠近社区的门店地理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将销售从线下转至线上,并且配送起来更便利,社群和社区营销发展起来,除了母婴店的积极参与,各类社区代购群的活跃也吸引不少宝宝家庭在微信完成了婴幼儿奶粉的购买。凯度数据此前就指出,微信渠道在疫情期间同比增长33%。


20200921101056.png


2、线下渠道


就母婴店来说,和上线城市相比,除了人口红利,下线城市还有一大利好就是人心红利、或“熟人经济”。


一方面,他们也会使用互联网,也知道淘宝、京东、拼多多,但由于对网络信息相信度低,因此更倾向于在自己能挑能选的线下渠道进行购买。除去体验感,他们更多地会认为深耕母婴领域的母婴店主就是母婴专家,他们常年与这些奶粉品牌打交道,更熟悉产品品质和功能,更懂孩子需要补充什么、喝什么,消费者更相信他们推荐的奶粉品牌,加之产品优惠力度大和“出了问题您来找我”的话术,他们则更容易与母婴店产生链接。


另一方面,不同于上线城市高楼大厦的“陌生经济”,下线城市消费者也许也看直播,也看公众号内容,但他们更相信朋友、亲属之间的推荐,尤其是乡镇或农村,街坊邻居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聚在一起谈论自家孩子用了什么产品效果不错,哪家超市商品又促销等等,亲属或朋友间相互推荐自己购买的母婴店、奶粉品牌,更具信任感。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母婴店成为了下线城市消费者的首选。就奶粉而言,疫情后,渠道变革转型成大势所趋,线上渠道布局势在必行,全渠道布局也成趋势,但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奶粉销售的重要阵地。


而针对上线城市和下线城市消费需求差异化,如何“因地制宜”才是关键。在保证产品力的前提下做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品牌力和渠道力同时驱动,并且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渠道布局方案,才能高效完成全渠道布局,更是乳企进一步赢得增长的扎实基础。


同时,2020年社交、内容、短视频、直播、到家、社区团购等用户触达形式更加多元,母婴渠道格局加速重构。风起时,只有了解新趋势、新转折、新玩法,才不会被蚕食,才会在变革中寻找到更好的机会。2020年10月12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举办的「渠道迭代风起时·2020母婴零售大课」将在上海召开,届时将邀请众多新零售业态下的行业资深,围绕“直播与短视频”、“私域流量”、“零售数字化”、“消费新机遇”、“重塑增长”等关键词展开分享,一起梳理新流量时代的变化,抓住风口背后的增长机会。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