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达能完成对Kate Farms收购并将整合业务

    近日,达能宣布完成收购Kate Farms多数股权。Kate Farms为植物基专业营养品牌,面向医疗及日常需求提供多种有机植物基产品。通过整合Kate Farms、纽迪希亚、Real Food Blends 和 Functional Formularies等品牌,这一合并后的业务将为北美地区提供更广泛的营养解决方案。Kate Farms原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Brett Matthews将出任合并后业务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公司发布)

    1天前
  • 英氏控股携手行业共推食品数字标签变革

    近日,“标签连接中国”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应用培训班在湖南长沙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主办,英氏作为倡议单位之一出席活动。活动上,包括英氏在内的18家头部企业联合发布《以国家标准赋能推进食品数字标签应用倡议书》。

    1天前
  • 爱婴室入选上海市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

    爱婴室成功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榜单。本次评选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组织开展,旨在表彰在品牌创新和市场引领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本土企业。爱婴室发文称,作为上海本土母婴行业的领军者,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赋能全渠道服务体验,持续推出满足新时代育儿需求的独家首发新品,如与国际知名IP万代合作开设的中国首家拼装模型店,以及旗下自有品牌“宝贝易餐”等高品质产品,爱婴室始终走在行业创新的最前沿,目前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门店数近500家。

    1天前
  • 名创优品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开业9个月业绩破亿

    7月2日消息,名创优品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开业仅9个月实现单店销售额突破1亿元,其IP系列产品贡献高达79.6%的销售占比。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以兴趣消费为核心理念,自2024 年10月开业以来,已累计发布超135个IP系列,包括12档全球首发IP。截至目前,名创优品已在全国布局10家 MINISO LAND门店,覆盖上海、北京、成都等核心城市。(官方微信)

    1天前
  • 东莞又一社区发钱:二孩奖1万,三孩奖2万

    近日,东莞万江街道新村社区推出生育补助方案,据悉,生育二孩的一次性补助为10000元,生育三孩的一次性补助为20000元。生育补助对象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夫妻双方或一方为新村户籍;新生儿需在 2025年6月1日后(含6月1日) 出生的,且出生日起半年内首次入户新村社区;夫妻双方均属初婚,并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夫妻关系共同生育的二孩、三孩家庭(一孩、四孩及以上不予补助);新生儿出生地仅限于中国大陆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出生的新生儿不在补助范围之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形均不计入子女(二孩、三孩)数:夫妻收(抱)养的子女;婚姻存续期间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子女;夫妻有一方属再婚的,不能享受此待遇。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8年融资6次、亚洲最大研发基地投产,益生菌产业“国货力量”正在崛起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2398

( 0 )

( 0 )

( 0 )

2024-07-15 10:26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读:近日,国内益生菌行业又迎喜讯,上游原料供应商「微康益生菌」宣布其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为苏州国发创投、招商资本以及国投创合。几乎就在同时,其建立的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研发智能制造基地「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宣布投产,报道称该菌种工厂共计投资15亿元,年产能高达600吨。


投产过后,微康益生菌在国内益生菌行业的产能占比将会超过90%,国产玩家的蓄力进发无疑加快了本土益生菌企业争夺市场主导权的步伐。本篇内容,小编将以微康益生菌起笔,为大家解析国内益生菌产业的现状与可能。


图源:网络


8年融资六次

渐成国内益生菌产业代表


微康益生菌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益生菌菌种及衍生物研发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高活性益生菌菌粉、发酵食品菌种以及微生物产品等,其公司创始人方曙光为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理学硕士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工学博士。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具备专业背景的创始人带领下,公司用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了全球范围内拥有益生菌生产认证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企业下辖益生菌研究院设有院士工作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职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50人。目前申报发明的300项专利中,已有160项获批。


目前,微康益生菌共规划筹建5个国际一流的益生菌菌种智能制造基地,其中有3个已如期完成,此次三期项目投产后,部分菌粉的生产成本有望下降超50%。而四期1200吨益生菌原菌粉工厂、五期1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完工后,公司的年总产能可达益生菌原菌粉2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1000吨的规模。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上升,微康益生菌很快成为了一级创投市场的“香饽饽”。自2016年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以来,此后几年间微康益生菌又频频收到资方投来的橄榄枝,截至目前已完成6轮融资。广受资本青睐的情况下,这家国内益生菌行业的龙头企业又于2021年邀请证券公司为其进行上市辅导,早已做好了冲刺IPO的准备。


伊利、蒙牛加速布局

菌种研发是重头戏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欧睿国际数据表明,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长,有望在2026年达到1377亿元。


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但从华安证券研报中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仅能占到终端市场规模的6%,可见益生菌上游原料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商业潜能亟待发掘。


目前,全球益生菌的代表性厂商根据产能差异可分为三个梯队:国际厂商科汉森和杜邦是唯二年产值在1000吨以上的行业巨头;第二梯队产能在100吨-1000吨之间的,主要有微康益生菌、蔚蓝生物、科拓生物、一然生物以及润盈生物等,其中只有微康益生菌的年产值能达到500吨以上;剩余的就是一些产值在100吨以下的厂商,归为第三梯队,如瑞普生物、交大昂立。


从国内益生菌行业的现状来看,一方面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其中的上市企业产能也普遍不高,企业市值同样维持在较低水平。如科拓生物作为“中国益生菌第一股”,其市值目前也仅50亿元左右,而其他代表性企业如交大昂立、蔚蓝生物的市值则维持在30亿元上下。


受国内益生菌行业玩家数量少、原料产能低等影响,目前我国益生菌原料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中,杜邦和科汉森合计占比高达85%,占据了市场高地,而本土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仅15%。


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益生菌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至20世纪90年代,以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才开发出一系列的微生态制剂。目前国内的益生菌原料供应商大都是近10年成立的中小型企业, 研发积淀稍显薄弱。


但国内企业也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如「蒙牛」早在2005年便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合作,建设“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并实现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LC-37和乳双歧杆菌MN-Gup等国产自主益生菌的开发;「伊利」也于2022年成功自主研发了一款益生菌菌种 BL-99;此外,「江中药业」自研的乳酸菌素片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总体来看,一方面,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不断推进下,政策红利的加持无疑助力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益生菌行业也由此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益生菌企业近年来在研发和创新上也在不断加码。长远来看,国产益生菌厂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获得更多的商业可能。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