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恒安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

    8月21日,恒安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2025年上半年,受惠于纸巾销售增长及市占率提升,抵销卫生用品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对集团销售的负面影响,集团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集团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0.2%至约人民币118.08亿元;整体毛利下跌约3.2%至约人民币38.12亿元。其中,高档纸尿裤产品「Q • MO」期内销售稳步增长,集团成人纸尿裤业务亦受惠于国内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规模日益壮大,以及集团成人纸尿裤渗透率持续上升,销售录得升幅约1.0%。此外,裤型系列卫生巾产品于期内销售额达约人民币3.1亿,按年同比增长约8.0%。(卫品商业情报)

    7小时前
  • 全棉时代母公司上半年业绩公布,卫生巾营收同比增近七成

    8月21日,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300888.SZ)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稳健医疗营收同比增长31.31%至52.9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07%至4.92亿元。剔除新并购公司GRI的外延贡献,稳健医疗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2%。在消费品业务中,卫生巾为营收增速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卫生巾(品牌为奈丝公主)营收同比增长67.6%至5.32亿元,毛利率为68.30%,对比来看,其他产品如干湿棉柔巾、婴童服饰及用品、成人服饰等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9.5%、3.63%、19.41%。


    7小时前
  • 中顺洁柔2025年上半年财报发布

    近日,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43.30亿元,同比增长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44%。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71.43%。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生活用纸业务,上半年中顺洁柔生活用纸业务收入42.8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8.85%。


    7小时前
  • 依依股份2025上半年财报发布

    近日,依依股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8.88亿元,同比增长9.34%;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7.37%。对比2025年一季度(营收+26.56%、净利润+27.96%),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受国际贸易摩擦(如关税压力)及海外市场波动影响。其中,公司宠物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创收8.34亿元,占总营收93.91%;个人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创收0.09亿元,占总营收1.01%;无纺布业务创收0.43亿元,占总营收4.85%。

    7小时前
  •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发布二季度财报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沃尔玛第二季度营收为1774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761.6亿美元;但调整后每股收益0.68美元,不及预期的0.74美元,为三年来首次不及预期。沃尔玛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在电话会上坦言:“随着我们以关税后价格补货,每周成本都在上升,下半年仍将持续。”

    7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8年融资6次、亚洲最大研发基地投产,益生菌产业“国货力量”正在崛起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2659

( 0 )

( 0 )

( 0 )

2024-07-15 10:26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读:近日,国内益生菌行业又迎喜讯,上游原料供应商「微康益生菌」宣布其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为苏州国发创投、招商资本以及国投创合。几乎就在同时,其建立的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研发智能制造基地「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宣布投产,报道称该菌种工厂共计投资15亿元,年产能高达600吨。


投产过后,微康益生菌在国内益生菌行业的产能占比将会超过90%,国产玩家的蓄力进发无疑加快了本土益生菌企业争夺市场主导权的步伐。本篇内容,小编将以微康益生菌起笔,为大家解析国内益生菌产业的现状与可能。


图源:网络


8年融资六次

渐成国内益生菌产业代表


微康益生菌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益生菌菌种及衍生物研发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高活性益生菌菌粉、发酵食品菌种以及微生物产品等,其公司创始人方曙光为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理学硕士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工学博士。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具备专业背景的创始人带领下,公司用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了全球范围内拥有益生菌生产认证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企业下辖益生菌研究院设有院士工作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职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50人。目前申报发明的300项专利中,已有160项获批。


目前,微康益生菌共规划筹建5个国际一流的益生菌菌种智能制造基地,其中有3个已如期完成,此次三期项目投产后,部分菌粉的生产成本有望下降超50%。而四期1200吨益生菌原菌粉工厂、五期1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完工后,公司的年总产能可达益生菌原菌粉2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1000吨的规模。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上升,微康益生菌很快成为了一级创投市场的“香饽饽”。自2016年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以来,此后几年间微康益生菌又频频收到资方投来的橄榄枝,截至目前已完成6轮融资。广受资本青睐的情况下,这家国内益生菌行业的龙头企业又于2021年邀请证券公司为其进行上市辅导,早已做好了冲刺IPO的准备。


伊利、蒙牛加速布局

菌种研发是重头戏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欧睿国际数据表明,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长,有望在2026年达到1377亿元。


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但从华安证券研报中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仅能占到终端市场规模的6%,可见益生菌上游原料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商业潜能亟待发掘。


目前,全球益生菌的代表性厂商根据产能差异可分为三个梯队:国际厂商科汉森和杜邦是唯二年产值在1000吨以上的行业巨头;第二梯队产能在100吨-1000吨之间的,主要有微康益生菌、蔚蓝生物、科拓生物、一然生物以及润盈生物等,其中只有微康益生菌的年产值能达到500吨以上;剩余的就是一些产值在100吨以下的厂商,归为第三梯队,如瑞普生物、交大昂立。


从国内益生菌行业的现状来看,一方面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其中的上市企业产能也普遍不高,企业市值同样维持在较低水平。如科拓生物作为“中国益生菌第一股”,其市值目前也仅50亿元左右,而其他代表性企业如交大昂立、蔚蓝生物的市值则维持在30亿元上下。


受国内益生菌行业玩家数量少、原料产能低等影响,目前我国益生菌原料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中,杜邦和科汉森合计占比高达85%,占据了市场高地,而本土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仅15%。


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益生菌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至20世纪90年代,以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才开发出一系列的微生态制剂。目前国内的益生菌原料供应商大都是近10年成立的中小型企业, 研发积淀稍显薄弱。


但国内企业也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如「蒙牛」早在2005年便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合作,建设“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并实现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LC-37和乳双歧杆菌MN-Gup等国产自主益生菌的开发;「伊利」也于2022年成功自主研发了一款益生菌菌种 BL-99;此外,「江中药业」自研的乳酸菌素片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总体来看,一方面,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不断推进下,政策红利的加持无疑助力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益生菌行业也由此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益生菌企业近年来在研发和创新上也在不断加码。长远来看,国产益生菌厂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获得更多的商业可能。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