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调理型门店几乎看不到、精品母婴店死了一大批...福建母婴市场还好做吗?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1364

( 0 )

( 0 )

( 0 )

2024-09-18 10:39

作者:新母婴店


导读:做深做透区域市场,是「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的初心,这背后源于三方面的考量,其一,用脚丈量,深入一线探访线下渠道从业者的真实生存现状;其二,精准对接,让消费者喜欢的品牌和优秀的渠道一起深度链接起来;其三,效率提升,把产业上中下游从业者组局到一起提升成长效率和商业效率。


综合来自一线市场的真实体感,新母婴店特总结出福建母婴市场诸多差异化特色,今日一一拆解。


111.png


出生率消费力尚可,从业者意识保守


2023年福建省出生人口28.5万,出生率为6.81%,这一数字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多个一线城市消费零售总额普遍呈下滑态势下,福建消费市场却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据福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50亿元,同比增长5.0%。


然而,尽管福建市场在出生率和消费力上表现出色,但其母婴市场的整体走势却并不乐观。细究之下,或与当地部分从业者相对保守的经营理念有关。除了不太重视人才培养的这一问题外,据福建代理商反映,当地一些母婴店“等”的意识很重,喜欢追求条款的安全性,但也忽视了利润空间的拓展,进而导致运营费用上涨。


缺乏大的连锁系统,少有跨区域门店


众所周知,各地区消费者在产品和消费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加之母婴店跨区域运营时需应对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多重难题,使得外地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常感“水土不服”,这也加剧了母婴零售市场的地域分割现象。


但福建母婴市场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象,在实地探访中,新母婴店并未发现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大连锁,多位一线从业者也表示:“福建几乎没有很大的母婴系统,且从扩张范围来看,福建母婴连锁也都是地域强势型的,有不断试水拓周边区域的,但很少有大范围往外省市扩张的。


调理型门店几乎看不见,精品母婴店死了一大批


  • “精品母婴店做得好的都是门店老板利用个人IP带货,那些不靠老板的精品门店,一般都支撑不住。”

  • “在福建能找到10家精品母婴店已实属难得,现今估计多数已回归传统经营模式。”

  • “福建地区的精品母婴店大多都倒闭了,目前做得好的精品店估计就剩斑点马一家了。”


透过上述从业者的反馈不难看出,相较于其他地区蓬勃发展的精品母婴店及健康调理型门店,福建市场上这两类门店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显得较为薄弱,这一现象或与福建从业者相对保守的经营理念有关。


关小店开大店,做深服务是关键


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分,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以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母婴市场也不例外。在深度走访福建母婴市场时,就有不少门店和代理商提到“关小店开大店”、“先稳做产品再重做服务”、“从商品交付价值转为服务输出价值”的言论


诚然,在商品价格竞争优势减弱以及新生代消费者对即时体验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优化服务便成为母婴店吸引顾客、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这也意味着母婴店在为用户提供购物便利与基本售后保障的同时,还需立足消费者视角,为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体验。


奶粉还是生意大头,营养品捎带着做


于多数区域而言,“奶粉是生命线,营养品是利润点”已成经营常态,但福建市场却是个反例,虽然奶粉仍占大头,但营养品还未成长为利润支柱。


  • “目前门店奶粉占比60%以上,是门店的第一大品类。”

  • “虽然门店的用品和零食卖得不错,但奶粉依旧是门店占比最大的品类。”

  • “三明代理商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在奶粉品类上。”

  • “营养品对门店来说是一个能挣钱的品类,但绝不是大头,当下传统母婴店维持现金流的方式是做渠道定制化奶粉。”

  • “营养品不是忽然火起来的,因为没有别的增长点了,才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营养品上。”

  • “虽然全家营养概念被广泛提及,但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家长不愿意给孩子用药,更倾向于使用自然疗法。”

  • ……


从上述门店和代理商的反馈不难看出,受消费者认知不强,门店和代理商对营养品不重视、专业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福建母婴市场的营养品要想从“小透明”晋升成“大爆款”,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总结来看,全国母婴市场一盘棋,但区域细分市场表现各有千秋,从品类经营到门店运营更多还是要因地制宜,从确定性趋势中探寻新增量。9月26日,安徽合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再次重磅来袭,来现场,共探安徽母婴市场差异化特色,深聊行业未来的出路与机会。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