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1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1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1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1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从“听导购的”到“我自有判断”,新一届妈妈的生意怎么做?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748

( 0 )

( 0 )

( 0 )

2025-03-20 10:22

导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母婴主力消费人群也完成了新一轮更迭,当95、00后妈妈成为育儿主力军,“如何有效吸引到年轻妈妈”成为每个母婴从业者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听导购的”到“我自有判断”

这届宝妈不好搞?


在2020年左右,母婴行业观察团队走访市场时,曾发现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导购推什么,什么就好卖”是不少门店的经验之谈。然而时间拉回到当下,昔日的生意经显然跑不通了,不少门店老板直言新一代年轻宝妈更注重实际的产品价值,并且懂得如何从各种途径获取育儿知识,传统的人情关系在她们身上已然不再适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导购专业性够强,能够瞄定其诉求提供更具价值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体验,依然能够得到她们的认可。尤其在母婴行业“全家化”盛行之下,聚焦妈妈群体本身的需求,更有可能率先抢占生意机遇。


正如《元数科技2024母婴行业白皮书》显示,“对自己好点”观念下,悦己消费、精细化育儿成为趋势,使得2024年母婴门店“妈妈专区”相关品类销售额增长率超过20%。


1111.png


“妈妈专区”或成生意增长点

母婴门店怎么做出彩?


站在门店角度,为准妈妈、新手妈妈设置特殊专区,的确不失为一种破局生意增长的有效解法。


一方面,在母婴零售产品愈发同质化的当下,增加布局品类,可以提升门店的差异化优势与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设立专区为妈妈群体提供孕前和孕期产品,能够在无形之中实现消费预先种草,只要妈妈们采购相关产品且使用效果不错,等到宝宝出生后需要使用的奶粉、尿裤等,也很有可能继续在同一家店铺购买。


那么,母婴门店究竟该如何将“妈妈专区”经营出彩?


以意大利Artsana集团旗下的老牌母婴零售连锁Prénatal为例,其妈妈专区中最受用户欢迎的,当属孕妇服饰品类。据悉,Prénatal的服装产品均由专业设计师根据孕妇各阶段需求量身打造,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充分考虑准妈妈身体的变化,并且紧随国际市场的最新流行款式,兼顾舒适功能及时尚。


2222.png


这其中尤为出名的,是他家的孕妇内衣,涉及两大品类,一类是简单易穿、触感柔软的孕期内衣,一类是哺乳内衣,充分满足妈妈们怀孕及哺乳两个阶段的不同诉求。而在Prénatal的线上商城,也可以看到“妈妈服饰”专栏中,涵盖了裙装、衬衣/上衣、牛仔裤、夹克、毛衣背心等丰富且多元的品类。


3333.png


又如日本首屈一指的母婴连锁阿卡酱(akachan),不同于充满时尚感的Prénatal,他家的优势在于规模足够大、品类足够全,是很多妈妈的一站式采购首选圣地。据了解,阿卡酱的大型店铺标准面积为2000平,比如共有五层的大阪本町店,孕产妇用品就独占了一整层楼,孕产内衣、孕妇袜、妈咪包、哺乳枕收腹带骨盆带等产品一应俱全,同时选取本地较为头部的优质品牌,如Mama&Kids的防妊娠纹按摩油、三洋托腹带等。


复盘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定位准确、服务周到、产品类目精细,是他们将妈妈专区做得风生水起的优势所在,也是很多国内母婴门店的短板。在母婴行业观察过往走访线下市场时,不止一位从业者吐槽,很多母婴店的孕产类产品非常有限,且往往存在款式老旧、价格体系混乱的问题,与国外相比可以说是品类少、功能弱,这样做了反而很伤客户,不如不做。


如果说婴童产品属于用户与消费者存在感知差异的一种品类,那么“妈妈专区”则完全不存在这类情况,门店的产品、服务如何,每一个妈妈都能够敏锐感知到,因此商家更应该做好前期研究、精细布局。


就妈妈群体的需求而言,孕期护理、产后恢复、哺乳便利品、健康管理等都是她们会关注并产生购买需求的产品。在母婴行业观察看来,考虑到很多门店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与资金进行全面布局,根据自身条件聚焦某一细分领域搭建相关业务与经营优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举例来说,在品类趋势上,孕产营养品正成为新的趋势品类。新生代年轻妈妈的科学备孕理念已经养成,备孕与悦己需求同步发展,除了叶酸、DHA、维生素D等传统营养,她们也对更多功能化、定制化、细分化营养提出了需求,如围绕控糖、调理肠胃等,门店则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进行产线调整。


在用户服务上,孕期体重控制/产后身材恢复已经成为不少年轻宝妈的“大事”,不少商家则玩出了各种花样操作,如“哺乳热量计算器”小程序、标注卫健委认证的NRV值的月子套餐、"暴汗带娃两不误"运动课程,都为母婴门店提供了有效参考。


正如很多母婴门店宣扬的“孕-婴-童”,在行业大盘陷入存量阶段的情况下,或许同步经营好每一个业务板块,才是未来母婴零售的增长破局出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