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美团小象超市线下首店最快10月在北京开业

    9月16日有消息称,美团小象超市线下首店选址北京华联万柳购物中心B1 ,面积近6000平。据万柳购物中心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听说该店最快10月开业。目前,该店正处于围挡装修阶段。(商业观察家)

    1天前
  • 淘宝直播双11策略:投入30亿补贴爆品和店播

    9月17日消息,淘宝直播在杭州举办天猫双11选品会。会上,淘宝直播运营总经理梦心介绍,此次淘宝直播将投入30亿,覆盖商家经营的关键环节,涵盖用户增长、爆品扶持、达人激励与店播扶持等方面,做大品牌增长。今年双11淘宝直播将扩大“免定金”的覆盖范围和爆品规模。平台发放大额定金红包,消费者领取红包后最高可实现“0元付定”,还可叠加享受多重优惠,大幅度降低购买门槛,在预售期消费者就可以提前入手爆品好货,购物决策更简单。今年还将新增“现货折扣券”玩法,让用户在现货期也能买到优惠商品,补全大促消费链路,帮助主播冲刺GMV。

    1天前
  •  仙乐健康泰国产业园奠基

    日前,仙乐健康泰国产业园在春武里奠基。该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预计于2027年正式投入运营;将分两期推进建设,首期建设包括营养软糖车间、仓库、动力中心等设施,建成后年产能将达24亿粒营养软糖,涵盖瓶装、袋装、枕包等多种包装形式。随着泰国产业园的建设推进,仙乐健康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9大生产基地和5大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协同发展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亚太三大核心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公司发布)

    1天前
  • 雀巢董事长Bulcke提前卸任

    雀巢公司9月16日宣布,董事长Paul Bulcke已决定卸任,Pablo Isla将于10月1日接任该职位。此次布克卸任前,雀巢已于本月早些时候突然解雇首席执行官Laurent Freixe,原因是其未披露与下属的恋爱关系。据悉,今年6月,雀巢曾宣布现任董事会主席Paul Bulcke将于2026年4月公司股东大会后卸任。

    1天前
  • 菲仕兰在新加坡开设新应用中心

    近日,菲仕兰宣布在新加坡开设新的应用中心,和原来相比研发占地增长30%。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支持下,该中心将成为菲仕兰在亚太市场持续发展的战略门户,范围辐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多地。该中心配备先进实验室,用以开发功能性食品,加速应用开发和亚太市场推广。(公司发布)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特医食品“吸金王”备战港股IPO,今年还有哪些融资事件值得关注?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998

( 0 )

( 0 )

( 0 )

2025-06-12 11:07

作者/营养品观察


导读:日前,圣桐特医(青岛)营养健康科技股份公司(下文简称“圣桐特医”)向港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圣桐特医的营收分别为4.91亿元、6.54亿元和8.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3%。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75亿元和1.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5%。截止到5月20日,企业所持有的中国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数量位居中国特医食品品牌之首,并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另有16款主要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2月份圣桐特医刚刚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创下了近些年该领域的融资规模记录。

资本向来是最聪明的,其投资选择往往折射出行业发展趋势与潜在商机,而这也正是「营养品观察」团队坚持统计产业融资事件的意义所在。


Q1合计融资超14亿


「营养品观察」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营养健康产业共发生12起融资事件,与往年相比数量有所上升,合计金额约14.46亿。从融资轮次来看,天使轮(天使+轮)、A轮(A+轮)融资占比较高,初创企业、早期项目较多;从融资企业类型来看,上游合成生物企业占到8席,特殊医学营养企业占到3席,剩余一席则是大健康内容生态运营商。



【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取成稿时间1美元≈7.2人民币计算;同时由于很多融资事件中对外透露的融资金融并不明确,为了方便统计,我们统一设定,数百万融资取300万;数千万融资取3000万;另外为保守起见,近千万融资我们取600万计算,近千万美元则取600万美元;百万级指100万,千万级指1000万,近亿元指6000万;上/逾/过亿元指1亿元;上/逾/过千万指1000万。未公开金额的不计入内。】


合成生物“一骑绝尘”


从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获得融资的合成生物企业有8家,数量占比超60%,除了瑞德林生物、依诺基科外,其余企业融资金额均为千万级,覆盖真菌蛋白、活性肽、微藻原料等方向。


具体来看,「瑞德林生物」此轮融资超5亿元,是今年第一季度合成生物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之一,瑞德林生物在全球率先将酶催化技术应用于肽类、糖类和核酸类等特色功能原料的规模化生产。据了解,公司目前已实现司美格鲁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胶原三肽、母乳低聚糖、神经酰胺、NAD+、NMN、蓝铜肽、肌肽、谷胱甘肽等数十种绿色活性原料的规模化生产,累计服务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营养等领域超2000家知名企业。2024年,其海外客户就贡献了30%以上的收入,并且预计在2025年超过40%。



「依诺基科」则以近1.5亿元融资规模排在第二位,该企业最初以覆盖广阔下游市场的天然香料为核心产品方向,并逐步将业务扩展至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等产品领域。据了解,本次融资完成后,公司将加速推动AI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技术在酶挖掘及优化、发酵过程优化及放大等核心环节的实施应用,快速推动产品进入产业化。



「蘑米生物」成立于2022年,是国际领先的真菌蛋白创新企业,主要向下游渠道类、品牌类、食品全产业链类客户如食品制造商、连锁餐厅等提供各类真菌蛋白原料产品,为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真菌蛋白应用解决方案,填补国内菌丝蛋白市场的空白。



除上述企业以外,西北地区特色植提成分供应商「益唯森」、蛋白设计企业「粒影生物」、微藻生物合成企业「藻辰生物」、特种油脂原料供应商「益思特生物」、烟酰胺原料供应商「唯铂莱生物」均在第一季度完成融资。


据《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资活动在2021年开始爆发,占全球项目数量和募集资金比重不断上升。聚焦行业,上游合成生物学企业的发展不仅为营养保健行业赋予更多“科学实证”的创新力量,推动产业升级,也助力营养品牌构筑竞争壁垒,为产品创新提供成分、配方上的更多可能性。


特医营养“闷声发财”


在合成生物企业的专业力引领营养健康行业进阶发展的同时,国产特医营养也正在低调开跑。


随着特医营养需求提升,国内特医食品市场飞速发展。研报显示,2020-2025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7.8%,但与此同时,由于起步较晚——2015年我国发布的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才将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且特医食品对研发能力和投入要求较高,我国特医食品中的国产产品占比远远低于进口产品,雀巢、雅培等外资品牌活跃在市场一线,占据婴幼儿特医营养市场大半份额。


不过,随着利好政策出台及相关企业数量的增加,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2024年至今,我国国产特医食品的获批速度显著加快,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国标对产品种类进行了扩增,对营养成分含量、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将在2027年3月实施。


如今,特医营养企业融资呈现集中爆发态势:今年一季度,连续三家中国特医营养企业斩获融资,合计金额近7亿元。其中,「圣桐特医」获得超4亿元B+轮融资,是近年来该领域最大额的一笔融资,此外,「玛士撒拉」获得2亿元B轮融资,香港「美亚特医」获得数千万元的战略融资。


除前文提到的「圣桐特医」外,另外两家获得融资的企业也是国内特医食品行业的佼佼者。创立13年的「玛士撒拉」也是特医食品赛道的头部企业之一,拥有数十款特殊医学营养/特殊膳食类产品,此轮募集的资金也将用于加速一系列医学营养品的开发。「美亚特医」则是香港企业,今年2月,其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研发的每立盈产品成为港澳台区域第一款获批的特医食品,发展潜力同样不可限量。


除合成生物及特医食品外,大健康内容生态运营商「知识矩阵」也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分别收到来自可孚医疗的两笔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全部用于供应链扩充、研发投入和品牌投入。而投资方可孚医疗将借助知识矩阵拥有的药械、大健康产品全域内容+大数据生态“一站式”服务的能力,推动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内容生态建设和商业战略布局。


总之,从合成生物和特医营养领域融资的一片火热中,我们能看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正在从“营销、渠道”驱动转向“专业、技术、价值驱动”,而这样的产业趋势也推动着更多一线品牌加速转型,把握发展先机。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