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雀巢两项目今年将在青岛投产

    据媒体日前报道,莱西雀巢UHT超高温灭菌奶项目项目总投资11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预计2025年9月投产,年产值10亿元,增加税收1亿元。该项目也是雀巢公司全球第一家奶业智能化、数字化“灯塔工厂”,将大大提高雀巢青岛奶制品生产能力,在更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乳制品产业发展。此外,雀巢1.8g咖啡小条包生产项目也于近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主要从事小包装速溶咖啡生产、销售,计划今年10月竣工投产。(信网)

    1天前
  •  美赞臣拟60亿元在美扩建奶粉工厂

    近日,美国密歇根州渥太华县公布的六月审查清单显示,美赞臣拟扩建泽兰(Zeeland)市婴儿配方奶粉工厂。美赞臣计划清理工厂旁边的两处住宅物业,为耗资超过8.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0亿元)的扩建项目腾出空间。美赞臣表示,此次扩建和现代化升级改造对于维持其运营标准并遵守美国联邦法规至关重要。(Mlive)

    1天前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2亿单

    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截至当日20时45分,美团内网显示平台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这也意味着,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美团产生了超过2000万笔订单。公开报道显示,去年夏天美团的单日订单峰值超过了9000万单。(公司发布)

    1天前
  • 健合婴配粉上半年高个位数增长

    近日,健合集团发布上半年未经审核业务及财务表现。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按同类比较基准录得中个位数增长,经调整可比EBITDA预计同比下降0%至5%,但经调整可比纯利预计同比增长1%至15%。分业务看,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获增长。其中,婴幼儿营养及护理分部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录得高个位数年增幅,得益于持续获得新消费者(尤其是电商及婴幼儿专卖店渠道)并扩大市场份额。Biostime在中国内地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增长到截至2025年5月的15.8%。集团1段和2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强劲增长,在618大促期间成交总额获得103%的增幅。(营养品观察)

    1天前
  • 欧盟公布近30亿食品创新计划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生命科学战略,包含3.5亿欧元资金(约29.5亿人民币),用于发酵技术研发,以帮助开发可持续食品成分和替代蛋白质,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减少排放,融入欧洲大陆新一轮生物技术创新浪潮。该战略重点关注两种方法:生物质发酵,利用农业副产品生产出模仿肉类味道和质地的食品;精准发酵,已用于奶酪制作,目前正被欧洲初创企业应用于生产乳清蛋白、棕榈油替代品和巧克力混合物等原料。(FoodBev)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婴儿奶粉迎政策大地震:上千家品牌或消失

产业

行行

阅读数: 33583

( 0 )

( 0 )

( 0 )

2015-08-04 09:19

导读:消息人士透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酝酿一项管控婴儿奶粉配方的新政策,如果新政策实施,现存的2000家国内婴儿奶粉品牌可能出现迅速收缩的情况,在半年以后也许只剩下400家品牌。 婴儿奶粉是目前母婴电商和线下母婴零售渠道中最火的引流产品,也是需要强大安全保障的特殊食品。现在国内拥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奶粉品牌高达2000多个,国外品牌400多个。 但据了解,婴儿奶粉品牌最近要摊上大事了。 一名奶粉行业资深人士透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局)正在酝酿一项管控婴儿奶粉配方的新政策,目前正处于调研、问询各方意见阶段。如果进行顺利,新政策将于今年10月份推出。 该新政策如果能够顺利颁布,将掀起婴儿奶粉行业的大洗牌。“这是国家在推动奶粉行业进行并购重组,进行更规模化的生产和运营的手段。”上述人士表示。 什么政策能有如此大的威力?甚至影响到全中国婴儿奶粉品牌的发展?笔者对此正在酝酿中的新政策进行了仔细的了解。 每个工厂最多5个配方? 食药局加强对婴儿奶粉的管控从去年就已经有明确的信号和动作。食药局对国内奶粉加工厂进行了重新审核,拥有婴儿奶粉生产许可证的工厂从120家下降到了80多家。即在国内只有这80多家工厂才能注册婴儿奶粉品牌,并进行生产。 正在酝酿中的新政策也同样是针对国内奶粉品牌和生产工厂的,并未限制国外的400多个品牌。 资深人士透露,新政策将通过限制这80多家工厂所拥有的婴儿奶粉配方数量的方式来间接控制奶粉品牌数量。“按照我国质监局现在的规定,一个婴儿奶粉配方只能对应一个品牌,不同品牌不能使用同一种配方。” “从现在获得的信息来看,食药局有可能规定每家工厂最多有5个婴儿奶粉配方通过审核,甚至更少。”上述人士介绍。 有奶粉行业人士指出,在美国只有3大婴儿奶粉品牌,事实上也不会存在众多婴儿奶粉配方,因为婴儿所需的营养就这些。而中国现在的2000个婴儿奶粉品牌对应了2000个配方,其实很多配方的区别非常微小,这就大大增加了对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的管控难度。 海外原装进口或成厂商对策 如果食药局正式发布了该新政策,全国80多个奶粉加工厂所拥有的婴儿奶粉配方将大幅降低,拥有正式注册资质的婴儿奶粉品牌数量也随之降低。 配方没有经过食药局审核的婴儿奶粉品牌如果想继续在国内经营,就只能寄望于找海外加工厂生产,走原装进口路线。 据了解,目前有22家海外奶粉加工厂拥有中国食药局的生产许可资质。国内工厂可以把配方没有通过食药局审核的婴儿奶粉转移到这些海外工厂生产。 但是海外原装进口这一应对方案并不是所有婴儿奶粉品牌都能够采用的。由于海外工厂希望获得更大额的订单,所以对品牌的销售规模要求较高。而且从海外将生产好的奶粉运输到国内销售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物流运输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只有销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奶粉品牌才能够承担。 有奶粉品牌经营者预计,如果新政策实施了,现存的2000家国内婴儿奶粉品牌可能出现迅速收缩的情况,在半年以后也许只剩下400家品牌。这对于婴儿奶粉行业绝对是一个大洗牌,一些有生产资质的工厂将寻求收购,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变集中。 有众多区域性品牌的厂商最受打击 在即将来临的洗牌和变革中,依赖众多区域性婴儿奶粉品牌获取利润的厂商将受到最大冲击。 据了解,在2000多个国内婴儿奶粉品牌中,真正面向全国市场的屈指可数。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母婴社区店等线下渠道在不同的县市等地区销售。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奶粉经销商伙同工厂希望通过不同的奶粉品牌占领更多的区域性市场。而每多推出一个品牌,就需要提出一个奶粉配方。 一名奶粉品牌负责人介绍,严格来讲一个工厂能够提供三个婴儿奶粉配方就已经很难,所以拥有众多相关品牌的厂商只能是通过简单调整某一元素含量,用擦边球的方式提出新配方。 而这些依赖区域性婴儿奶粉品牌的厂商如果因为新政策因素,每家加工厂下最多只能拥有五个品牌,这对他们的利益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这些厂商往往难以通过找海外加工厂的方式继续运营配方不被食药局审核的品牌,因为每个区域性品牌单独的销量往往都不是很高,难以支撑海外原装进口模式的成本。 而拥有强势的、覆盖全国的婴儿奶粉品牌的厂商则拥有更多的转圜余地,而且这些厂商的主要销量都集中在几个大品牌,所以受政策影响较小,同时也拥有较强大的实力可以支撑海外原装进口这一解决方案。 对于大型奶粉厂商长期利好 上述资深行业人士表示,新政策实施,对于伊利、圣元、蒙牛等大型奶粉厂商短期将产生利空影响,但长期来看是利好的。 因为在短期内,这些大型奶粉厂商所拥有的婴儿奶粉品牌数量会出现下降,即使通过走海外原装进口方式维持品牌运营,配方不被食药局审核的婴儿奶粉品牌的销售业绩也不能算在大型奶粉厂商的财务报表之中。 但是长期来看,新政策由于冲击了依赖众多区域性奶粉品牌获得的工厂,这些工厂拥有的品牌大幅下降,就会出现大量婴儿奶粉区域市场出现空白。而伊利、蒙牛、圣元等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很强影响力的品牌则是填补这些市场空白的最有力的市场主体。 业内人士指出,新政策的推出将促进国内婴儿奶粉行业进一步集中化。拥有生产许可资质的80多家工厂将会通过并购、出售等形式进行重组。最终的结果是,强者更强,而弱者出局,这些加工厂则被更少的奶业厂商集团所控制。 牵一发而动全身,食药局针对婴儿奶粉配方审核的一个新政策不仅将对相关的生产厂家和品牌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奶粉品牌和渠道商之间的博弈。依赖区域性奶粉品牌获利的渠道商需要寻找新出路了。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