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孩子王2024年一季度营收21.94亿,同比增长4.64%

    4月24日晚间,孩子王披露2024年一季报财报,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同比增长4.64%;归母净利润1166万元,同比增长53.55%。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53亿元,同比增长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13.92%。不过公司强调称,2023年,因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金额9488.12万元,若剔除可转债利息支出及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55.70%。


    10小时前
  • 新东方2024财年Q3净营收12.07亿美元

    近日,新东方在港交所公告,2024财年第三季度的净营收同比上升60.1%至12.07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上升70.6%至1.13亿美元;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上升6.8%至8720万美元;基本每股应占收益0.53美元。(零售圈)


    10小时前
  • 利洁时营养品上季销售额下降一成

    4月24日,利洁时发布一季度业绩。期内,销售额增长了1.5%,高于预期。利洁时仍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增长2%至4%。利洁时新帅Kris Licht正试图重振公司的增长势头。由于雅培主动召回造成供应短缺的局面已经过去,利洁时在美国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恢复到更正常的水平,因此营养品业务的销售额在上季度下降了近10%。(彭博)


    10小时前
  • 嘉曼服饰一季度实现营收2.88亿元

    4月23日,嘉曼服饰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下降2.18%,归母净利润为5315万元,同比下降17.51%;毛利率为62.61%,同比增长1.2%。


    10小时前
  • 李宁:一季度零售流水增、线上渠道增长20%-30%

    根据李宁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公司销售点(不含李宁YOUNG品牌)全平台零售流水实现年增长低单位数。线下渠道销售出现低单位数下降,其中零售(直营)渠道增长中单位数,而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下降中单位数;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则实现20%-30%低段增长。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李宁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线上渠道表现优于线下,直营渠道超过批发业务,跑步品类尤为突出;零售折扣相较去年有所改善,库存水平健康;公司持续优化渠道、产品及营销策略。


    10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聚焦儿童安全座椅“身世”乱象:放眼全是“洋”名字,究竟正宗有几成?

产业

行行

阅读数: 1579

( 0 )

( 0 )

( 0 )

2015-09-09 09:44

  导读:起个“洋”名、绕道国外,这本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经常采取的方式,如今却被儿童安全座椅行业不少企业“借鉴”使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从名称到宣传都“洋气十足”,但不少座椅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一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品牌披“洋”皮,国外品牌也用国产充“洋”货 “血统”正宗的本土产品,为什么流行穿“洋装”?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违规?消费者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座椅产品时,该如何选择才能真正给宝宝安全的呵护? 一看全是“洋”名字,再问都是“自家娃” 放眼望过去很少看见中文,无论是品牌名称还是“身世”,都充满着浓郁的外国“范儿”……这是前不久记者在中国孕婴童展的安全座椅展厅看到的情景。如果不说,很难判断出这实际上是在中国举办的展览。 在展出的数十个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Britax等国外知名品牌外,记者看到有不少品牌都在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血统”。“意大利奢华”“源于英国”“德国工艺”“意大利品质”等宣传语成为商家主打的卖点。 “我们公司在英国注册了品牌。”一家宁波安全座椅生产商渠道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消费者更信任国外品牌,其售价也会更高。” 这种“包装”并非个案。某品牌在其官方旗舰店上宣称是“源自欧洲的品质,是世界儿童用品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但记者追问后,其工作人员则表示:“是德国工艺,中国制造,并非欧洲品牌。” 另外一家企业的客服,一开始也自称产品是“意大利品牌”,其官网上也多处挂出意大利国旗的三种颜色。而在记者追问后则改口称:“是意大利团队设计,在宁波生产,在意大利也没有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和奶粉等母婴用品一样,安全座椅的消费群体,对洋品牌的信任度更高,这也催生了大量的“套牌”。“也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取个‘洋’名字,再将自己的品牌套进去。”一家儿童安全座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如此“拐弯抹角”,只为卖个高价 上述渠道经理告诉记者,国产安全座椅的市场价在1000元左右,而国外品牌的价格往往高达2000元以上,在成本没有显着差距的情况下,包装为“国外品牌”的利润差别很大。 在展会上记者发现,某款国产安全座椅的拿货价格为200-400元,市场售价在1200元左右。而另一款进口产品拿货价为1000元左右,市场售价高达2500元。业务经理表示,如果在实体店里销售,甚至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 “我们是佛山的一家企业,也一直在佛山生产。以前是帮别人代工,后来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但一家形象策划公司对我们说,这样价格卖不上去,企业形象也很难高大上。”一家玩具和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后来该公司就在英国用同样的名字和品牌注册了一家企业,由此变成了“源于英国”的企业。 “其实在英国我们也只有两三个人,但运营成本还是挺高的,所以最近也打算撤回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有专家认为,虽然这种绕道国外、注册品牌和公司的方式并没有违规,但宣传时不应故意混淆,这样有可能涉嫌欺诈。 一家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一些国产品牌会披“洋”皮,有时候即使是真的国外品牌,也有可能存在产地造假。例如,有些国际大牌一部分产品是国产,另一部分是进口的。但在店里卖的时候,就可能将不是进口的产品也伪装成“原装进口”,却提供不出进口的报关单。

文章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