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025-04-29 21:21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025-04-29 21:21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025-04-29 21:21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025-04-29 21:21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025-04-29 21:21

 母婴行业观察

业绩下滑又与中国企业“断交”,H&M丢掉的中国市场正在被吞噬

产业

关关

阅读数: 4332

( 0 )

( 0 )

( 0 )

2020-10-09 10:15

导读:作为快时尚三大巨头之一的H&M算是今年“混得最惨”的。其财报显示:因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6-8月的三财季,H&M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50亿瑞典克朗下降至约20亿瑞典克朗,销售额则同比下降19%至509亿克朗,截至2020财年三季度,H&M在全球74个市场开设超过5000家门店,并在51个市场开设网上商店。


作者/童装观察


财报不好看是一个原因,9月中旬,H&M宣布,鉴于所谓的“强迫劳动”问题,该公司将中断与中国纺纱行业巨头华孚公司的“非直接业务往来”。据悉,9月15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以涉嫌强迫劳动为由,宣布禁止从5家中国公司和1家制造厂进口产品。H&M公司随即宣布终止与华孚公司的“非直接业务往来”,同时还要对所有中国供货商开展调查,确保其雇佣状况,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


这一波操作着实让H&M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又下降了一个度。快时尚不断被唱衰成为行业共识,如今H&M正一步步丢失在中国打下的江山,但国内并没有出现能够完全取代它地位的品牌。从侧面突破,弯道超车的品牌不在少数。


中国没有快时尚巨头,曾经的美特斯邦威、拉夏贝尔都渐渐成为过去式。


H&M巨大的市场正在被中国无数品牌抢食。首先H&M包含女装、男装、童装;风格上偏向时尚休闲和潮流,从品类和风格上看,仅在中国电商平台就蹿出无数个品牌,张大奕、金大班、雪梨等网红创办的服装品牌以其时尚、潮流的风格不断赢得年轻人的青睐。


与国外以巨头主导的模式不同,数万个电商平台中小商家支撑起了中国快时尚行业的半壁江山,因为其体量小,在热点反应、上新速度和体量上,都显示出优于国外时尚巨头的趋势。国内独特的快时尚生态,也让年轻消费者有更灵敏的时尚嗅觉和个性化表达空间。


除去这些生长于电商平台的小众网红服装品牌,一些传统的国产品牌也在不断焕发生机,李宁、安踏等成为强势崛起的大众品牌。


最后再看H&M的运作模式,归根结底,H&M属于快时尚,快时尚追求的“快”曾一度成为它们引以为傲并超越其他品牌的筹码。另外和大部分快销品牌一样,H&M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大部分衣服都外包给中国和东南亚代工,所以这种长链条式的供应链模式也出现了弊端。一方面大部分服装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造成了产能过剩,库存堆积。


它所追求的单纯的速度并不够柔性,而这时H&M在供应链端的对手又出现了。不算服装品牌的阿里的“犀牛智造”,通过“小单起订,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服装业商家的痛点:库存积压和市场反应慢。


阿里电商平台是中国服装品牌高度聚集的地方,众多可以和H&M、Zara等快时尚媲美的品牌在这里集聚,但是它们大部分不具备在后端构建供应链的能力。所以阿里的“犀牛智造”100件起订,7天交付的小单快反能力,为小商家们拼上供应链末端的重要一环。承接在其平台上服装品牌的订单,这种形式对巨头型快时尚品牌造成的冲击非常明显。


过去几十年,快时尚填补的是服装市场最大的板块,市场就像一个杯子,这些快时尚巨头就像第一波入局的石头,占领了市场的大部分空间;而活跃在各个电商平台的小众服装品牌就像细沙一般填补了其余细分且广阔的市场。


在国内时尚品牌都已经大步走入新时代时,欧美快时尚却因小步慢跑略显颓势。库存难题、质量风波、关店潮……一系列的问题都显示出其增长的乏力,长期以往,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会渐渐被吞噬。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