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025-04-29 21:21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025-04-29 21:21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025-04-29 21:21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025-04-29 21:21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025-04-29 21:21

 母婴行业观察

没有窜货,母婴店的奶粉就一定能卖出高价吗?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2444

( 0 )

( 0 )

( 0 )

2022-07-07 10:22

导读:假使窜货可以杜绝,奶粉就一定能卖出高价吗?利润就一定会高吗?


”即便不是100%,奶粉生意应该也会比现在好。“


“在我看来,窜货就是万恶之源,没了窜货,不只奶粉,其他品类也会好。“


”奶粉低价也难卖就是窜货造成的,如果没窜货,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人人都喊奶粉难卖。“


当问及“没有窜货,母婴店的奶粉就一定能卖出高价吗?”这个问题时,不少母婴店从业者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有的斩钉截铁,窜货问题猖獗难治,几乎没有一家门店可以置身事外,也因窜货成疯导致奶粉利润持续收窄。有一位中小连锁母婴店主直言,现在所有奶粉利润都低,200+以上客单价奶粉单罐赚50都算高毛,20%的毛利都没有。


但同时,也有从业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窜货乱价确实让母婴店的奶粉销售难上加难,窜货带来的危害虽然不容忽视,但不能说奶粉卖不好,原因就只是窜货这一个问题。“


聚焦在母婴店的奶粉生意上,用户需求、品类现状、渠道变化对销售都是有影响的。


作者:新母婴店


奶粉大品牌通货化,渠道商受殃及


做大通货太累,压货都压死了,谈何利润?


一位婴儿食品省级经销商向我们表示,“奶粉大品牌已经把母婴店绑架了,基本不赚钱,但门店不得不卖,不为赚钱,只为引流,因为你不卖别人就会卖,顾客就会被别的门店撬走。而且,大品牌出了新系列大家还是要抢,撑门面、做引流,面子还是得有。”


这两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随着奶粉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大品牌厮杀价格,渠道商受殃及。有一位小连锁母婴店老板坦言,“奶粉毛利走低,但零售价也不见得降了多少,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窜货带来的毛利降低,二是拿货价不断的上涨,到渠道手里的价格也一直在上涨。“


那门店如果尝试不卖大通货品牌奶粉呢?这样不就有更高的利润了吗?对于这一问题,一母婴店老板给出的回复是,“你奔着高利润去,就可能根本没销量,你卖都卖不出去,谈什么利润。”


巨头加速垄断、大品牌通货化,对于大连锁来说,影响或不危及生意本质,但于中小门店来说,意味着毛利需求无法满足、门店话语权式微,可操作的空间愈发有限,利润减少已是必然。


年轻爸妈太“懂”了,购买途径也越来越多


就当下的母婴消费市场来看,买家比卖家更懂产品、更了解品牌,甚至他们可能是自己看过了小红书搜过、比过、选好后直接进门店拿产品,她可能会听你的推荐,但大多时候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知名的通货大品牌利润低,卖出去了也挣不到什么钱,利润高但知名度不够的小品牌得不到消费者青睐,门店再怎么热推也不太容易卖出去。此外,她们更精细化的要求也倒逼母婴店经营者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有不少渠道给到的反馈时,“目前的困境就是在员工管理和自我提升上,之前也经常出去学习,但听的时候觉得全对,自己回来一试觉得哪哪都是问题。尤其是在员工的专业性培训上,更是很难落地。


同时,有些奶粉厂家给到的支持和赋能也不够,之前在#母婴观察#视频号直播中,就有一区域连锁老板直言控诉,“疫情下有不少重赋能重服务的奶粉品牌却不见了踪影,在关键时刻当逃兵。”


在”人“专业性不足之外,“场”越来越多也是制约母婴店奶粉销售的一大因素。


从过去的奶粉专卖店、母婴店独大,到现在购买渠道遍地开花,新生代年轻爸妈购买奶粉的途径越来越多,无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直播带货中,奶粉的活动价越来越低,很多消费者一囤就是一箱,母婴店想在价格上打赢就必须联合厂家一起做活动,例如买一箱送两桶等等,但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促销活动成交的订单会使得消费者至少未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都不会进店再买奶粉,显然会掉进另外一个恶性循环中,“提前透支了消费者未来消费,但仍旧无利可赚”。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未来没有窜货,母婴店的奶粉销售就一定能更容易吗?“会变好是一定的,但母婴店想凭借奶粉这一主力品类重回当年的高光时刻,或许还是有难度的。”8月18日-20日,上海,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2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来现场,一起想办法、找出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