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星期日

20257

>

 快讯

  • 税务总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收入同增6.9%

    7月16日,税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从生产制造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健康消费增速亮眼,上半年,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7.5%。健康消费预防性支出显著增长,反映出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天前
  •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乳制品相比,仍有较多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新京报)

    2天前
  • 天猫健康官宣青少年营养品新商策

    日前,天猫健康保健行业资深专家昭觉透露,母婴、药企、营养品品牌正在加速上天猫健康,布局儿童及青少年营养品赛道。对此,天猫健康加码推出专享新商政策,母婴品牌跨界营养品赛道,将可享受一对一,一日开店等新商专属服务。天猫健康还针对新手、进阶、高阶品牌推出三档新商成长政策,包括50%淘客佣金,20%流量加码等,单店最高可享受150万元经营激励金。

    2天前
  • 伊利三赴链博会发布品质公约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奶业“链主”企业,已连续三届应邀亮相,并在本届盛会上重磅推出全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开幕当天,伊利携手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研网、搜狐网等,共同发布了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奶业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同时,伊利首创奶业AI互动演讲,以前沿科技手段沉浸式讲述中国牛奶的品质跃迁与产业变革,并联合全球合作伙伴缔结《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天前
  • 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

    贝因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截至公告披露日,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其中,被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为131,105,171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8.85%。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家母婴店做得好不好,从老板的精神状态就能看出来?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1890

( 0 )

( 0 )

( 0 )

2023-11-08 10:30

导读:判定一家母婴店经营的好坏,大多数人或更多关注营业额数据,或单独计算客流量和成交率等指标,但实则,经营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看当下挣多少,更要着眼于未来能赚多久。在新母婴店团队走访川渝市场时,成都倍信佳贸易总经理杨祥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店做得好不好,从老板的精神状态可以体现出来,一是他能赚到钱,二是他坚持的方向越来越好。”


这其实不难理解,伴随着近几年行业淘汰赛加剧,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正在加速逃离市场,现在随处可见有部分母婴店老板的状态消极负面,受困于没人进店、价格偏贵、有货卖不动等现状终日不得志,当市场重新回归信心比黄金贵的阶段,此时,顺风顺水者心态的平和稳定自然直接作用于对外的精神状态。


心态或决定执行力,亲力亲为才有可能赚到钱


一般而言,相较于门店专门聘请的导购员,门店的店老板更有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的门店运营中,他的心态就显得极为重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其"把好方向、抓准大事、谋划全局”。母婴行业观察创始人杨德勇在分享中多次提及,“观察下来,做得好的门店有两个特点,其一就是老板或者店主必须亲力亲为,有无限的能量和动力,非常认真、不断精进地做这个事情。”


以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健康调理型门店为例,他们比拼的就是老板的个人能力,即帮助消费者解决当下营养健康问题的能力,因为当下的市面上并不缺好的营养品产品,而是缺乏能真正把产品卖出去且有复购的专业化人才,她需要在门店顾客的心中建立起强认知,让顾客自愿追随。


精品母婴店也是同样,其优势不仅在于店内环境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营销方式的创新升维,更在于店主人设IP的打造,其社会圈层和客户资源的把控拥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甚至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母婴店老板开始聚焦细微之处做精细化运营管理,如将自身重视专业营养的态度传导至门店一线导购,将专业化的培训提上日常;亦或是亲自抓门店的周度及月度复盘,从店长的视角出发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参考等。


健康心态利于做正确判断,让门店持续挣到钱


今年在集中走访线下市场时,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不管行业有多难,总有一些活得还不错的“幸存者”,同时,他们正在用当下已建立起的短期竞争优势助推其在未来更长的时间维度中高筑自身竞争壁垒。


细数当前母婴线下零售市场上的一众从业者,大多凭借着红利“靠运气”挣到了一些钱,但商业竞争从来瞄准的都是“长期可稳定输出”,能不能持续挣到钱才是对当前母婴店最大的考验。


正如杨祥所提到的,“门店赚不赚钱,可以从老板的精神状态中看出来,核心还在于老板自身努不努力,做得不好的门店,老板状态是很消极的。”一方面,针对当下的门店经营困局,他们只停留在抱怨问题,而并非是解决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思考门店的未来出路和优化方向;另一方面,在消极心态的桎梏下,比起活得好,他们只追求暂时的活下去,几乎不再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方向难免跑偏。


总结来看,母婴店老板个人的心态其实与门店的经营水平和转型方向是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的,一个做得好的母婴店背后或许始终有一个“亲力亲为、指点江山”的领头人。


文章来源: 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