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025-04-29 21:21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025-04-29 21:21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025-04-29 21:21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025-04-29 21:21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025-04-29 21:21

 母婴行业观察

汤臣倍健、乐百氏皆渊源颇深,“保健品黄埔军校”,如今尚能饭否?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1879

( 0 )

( 0 )

( 0 )

2023-12-25 10:57

导读:受三年疫情影响,大众健康意识正加速觉醒,居民的健康需求也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身体保健等多元化转变,“健康消费”概念热度骤升。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营养保健品,也在“全民养生”浪潮中收获了飞速增长。


而在众多保健品品牌奋力掘金的火热场景中,唯独少了昔日行业龙头「太阳神」的身影。


图片


从“下海司机”

到“保健品之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掀起了一轮“下海潮”。1984年,一名原本在广州某国营电器厂开了14年车的司机,也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按奈不住内心冲动,怀揣着通过亲戚关系从广东省体育医院搞到的营养液配方,毅然从电器厂辞职“下海”。

 

这位扔掉国企铁饭碗的“下海司机”名叫怀汉新,这一年他32岁。

 

从国营单位辞职后,怀汉新四处寻求药厂和医药公司合作,希望把手里的配方做成口服营养液,进行商业化生产。但是面对一个“下海司机”的项目计划,没有任何一家药厂和医药公司愿意对他抛出橄榄枝。

 

四处碰壁后,怀汉新决心自己单干,他通过原单位的关系,得到了同东莞市黄江镇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接触的机会。彼时东莞刚刚撤县建市,招商引资推动建设的需求旺盛,一来二去,怀汉新终于拿到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于1987年年底成立了东莞黄江保健品厂,生产一种名为“万事达”的生物保健口服液,而他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厂长。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所生产的保健口服液,竟在此后不久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中一举拿下“中国运动营养金奖”,万事达生物保健口服液由此名声大噪,迅速进入了消费者视野。

 

1988年8月,黄江保健品厂正式更名为广东太阳神集团,其口服液产品名也更改为「太阳神生物健口服液」,当年实现销售额750万元,整整超出原有预期的十倍。1990年,怀汉新大胆启用了一批青年才俊,并引入了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过升级产品包装、统一产品标识、投放媒体广告等方式开展企业品牌形象建设。

 

营销层面的降维打击下,太阳神的销售额增长可以用“一日千里”形容。1990年,太阳神产品销售额跃升至2.4亿,3年后,该数字已达13亿之巨。从5万元启动资金到13亿销售额,创始人怀汉新也在太阳神品牌的“光速跃迁”过程中,收获了“中国保健品之父”的名号。


巅峰过后


1995年12月,太阳神正式在港股挂牌上市,成为了国内市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保健品企业。港股敲钟固然值得庆贺,但此时已是90年代中期,受中华鳖精爆雷等一系列负面消息影响,大众对保健品的消费热情明显减退,太阳神在资本市场的遇冷已是无可避免。

 

据公开资料显示,太阳神的招股价为每股1.5港元,直至成功上市其股票的认购比例仅为招股数的22%,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1996年,太阳神出现了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叠加管理层对公司股票的多次抛售,资本市场对太阳神的信心崩盘由此开始。1997年,太阳神亏损扩大至1.59亿元,其股价也跌至0.9分港元,彻底沦为了垃圾股。

 

如今回望太阳神的发展历程,除大众对保健品信任度降低、保健品监管收紧等外部因素外,企业经营僵化、盲目推行多元化发展等同样也是导致太阳神“跌落神坛”的重要推手。自1993年以来,怀汉新带领着太阳神在短时间内向石油、房地产、电脑、酒店等行业重金投入了20多个项目,结果其巨额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另一方面,由于怀汉新笃信“可口可乐一个秘方打造巨型饮料帝国”的产品逻辑,导致太阳神创立多年间,除“生物健口服液”与“猴头菇口服液”外一直未能有新品问世,市占率持续下滑。

 

面对增长瓶颈,太阳神也曾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寻求自救。1997年,创始人怀汉新放权退居二线,集团总裁易主哈佛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王哲身,但后者受限于行业认知不足等因素,并未能有效扭转集团的经营颓势。曾在中国“保健品黄金十年”呼风唤雨的太阳神,自此便一步步地退出了消费者视野。


昔日“保健品黄埔军校”

如今尚能饭否?


而在太阳神的衰落背后,其市场统治力的下滑也为更多的新品牌创造了生存空间,这其中不乏与太阳神集团渊源颇深者。


1988年,太阳神联合创始人方实因内部原因出走,并在不久后联合广州锅炉厂创办了一家名为「乐百氏」的保健品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乐百氏的主营业务也逐渐从保健品调整至健康饮品,销售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方实将该品牌出售给了兄弟公司负责人何伯权,有文章称该交易的最终价格高达一亿。


图片

图源:南木商业故事


至于乐百氏同一年又被国际食品巨头达能收购乃至最终雪藏,便都是后话。而除乐百氏外,太阳神“旧部”创办的另一家品牌,其知名度相对更高且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中。

 

1995年,曾历任太阳神江苏市场部、上海分公司负责人的梁允超从公司辞职,拉上四位同事和朋友加入了创业大军。在保健酒、蜂王浆产品接连折戟后,梁允超选择将形态更新颖、服用更便捷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作为二次创业的主要落点,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很快就在公司连年飞涨的营收数字中得到验证。其所创办的「汤臣倍健」,也在此后数年内成长为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新一代龙头企业。


图片


而对于太阳神来说,从艰难创业到成功登陆港股,再到股价崩盘营收接连滑坡,这家被称作“保健品行业黄埔军校”的企业,其高光与落寞均与创始人的强势风格关系密切。时至今日,「营养品情报」依旧能从太阳神官网中,感受到怀汉新对企业的超然影响力。


图片


但与此同时,页面老旧的设计风格,以及依旧单薄的产品矩阵,无不体现着太阳神品牌活力与产品创新能力的相对匮乏。身处强调品牌年轻化、需求个性化的新消费时代,太阳神是否还有再度翻盘的理论可能?营养保健品想要争取年轻消费者又要具备哪些特质?2024年1月11日,上海,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专业创造价值 · 2023第九届未来母婴大会暨樱桃大赏年度盛典”重磅来袭,来现场,一起深度探讨营养保健市场现状及增长机会。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