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行业标准之上再加码,信谊食品益生菌标准在中国精准营养大会首次公开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1420

( 0 )

( 0 )

( 0 )

2024-11-29 11:30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读:纵览大健康行业,伴随着人群延展和功能细化,品类颗粒度正变得越来越细,其中,益生菌可谓是当前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身处其中,品牌该如何夯基筑势,先行突围而后实力领航?11月22日,由营养品情报主办的「无尽的研发·中国精准营养大会暨绿橄榄颁奖盛典」在杭州圆满收官,上海上药信谊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蔡顺风以《不卷价格,卷品质》为主题展开分享,首次公开信谊食品益生菌的内部品控标准,以下是演讲全文:


1111.jpg


百年品牌创新产品

信谊微生态科技遵循三大思路精研产品


信谊品牌,始于1916,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百年民族药企。上药信谊微生态科技是信谊旗下专研食品益生菌和婴童营养品的子公司。早在1930年代,信谊已经研制出微生态制剂和多款营养品,畅销东南亚。今天,信谊微生态科技创新不忘传承,坚持纯净配方和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持续推出一系列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2222.png


目前我们在产品研发上主要遵循三大思路:


一是从上药信谊老品牌的已有产品中挖掘新品类。比如上药信谊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一款钙产品“钙尔生”,而伴随原料创新和需求提升,我们基于此研发出新产品“好梦钙”,并在今年10月份上市。这款产品中含有天然水果钙和品牌自研的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SINEGROWTH微生态营养成分,一经上市就十分火爆,甚至一度断销。


3333.jpg


二是基于“婴”标开发一系列婴童营养品。婴童产品从原料采购、检测到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较一般营养品都更高,而我们的产品都使用创新且高质量的原料,比如区别于合成VC的P1000沙棘VC特膳饮,采用天然水果萃取VC,从原料筛选到成品生产,经过了六重质控,百余项检测,完全符合国家婴标生产线(GB10770)的生产标准。


三是基于自主研发的菌株开发一系列益生菌产品,这是我们的主要产品线。比如我们自研的一株SINEFREE副干酪乳酪杆菌,该菌株分离自藏民母乳,在基因组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试验研究方面都表现优异,基于此我们与临床机构展开合作推出S16益生菌产品,目前该产品在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都非常火爆。


4444.jpg


信谊微生态科技基于上海医药丰富的临床资源,坚持医研共创,不断加强微生态原料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信谊独家专研的菌株已经做了1600余项临床研究,而且还在持续开展。近三年来,信谊微生态科技已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科研院所及三甲医院在菌株挖掘和产品循证持续开展研究项目。将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相结合,以自有高循证菌株为基础,持续打造爆品。


现行益生菌国标痛点仍存

信谊坚持五大标准把握产品竞争力


一直以来,标准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站在商业开发角度,益生菌现行质量标准有一大痛点:现行国标活菌检测方法为传统培养法,鉴定范围有限,多为益生菌安全性的检测项目,只要求乳酸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而不要求检测某一类菌种的数量,对出厂活菌量也无明确要求。


而除了最基础的安全性保障,判断益生菌产品的有效性还需要看是否满足三大关键保障。一是菌种明确。益生菌有菌株特异性,比如不同的婴儿双歧杆菌的作用就是不同的,因此原料商都会针对每个菌株去做临床研究;二是活菌足量。益生菌的定义中就表明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起作用,活菌量已经成为许多公司产品的宣传点,因此活菌量的检测就要更全面且严谨,从而做出产品差异性的营销点;三是活菌到肠。即确保食用益生菌能顺利通过消化道,在肠道可以存活或定殖。


为保证产品质量,上药信谊微生态科技采用远超行业要求的五大产品标准:


第一,每批次原料均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确保菌种身份。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相同菌种会有不同的功能作用,菌种在不断发酵传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异,导致关键功能减弱;或操作不当,出现杂菌污染。全基因组鉴定通过菌株DNA进行测序分析,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技术,但是检测成本较高,很多品牌只在菌株研发时使用,而信谊益生菌原料每批次均会进行全基因组鉴定。


5555.png


第二,信谊食品益生菌成品均进行宏基因组检测。宏基因组检测对益生菌产品中所有菌种的DNA进行建库测序,与PFI菌种数据库比对确认益生菌种类及丰度。其优点是可以一次检测测出产品中所含全部菌种的身份信息及含量。市场上不乏充斥着以次充好的产品,所以评估一款产品的活菌量,还应该确保其核心菌株加够起效量。


6666.png


第三,我们对原料和成品都会进行流式细胞术活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通过不同荧光通道检测活性细胞数量,检测效率高。而鉴于活菌检测容易出现误差,我们会合作多家检测机构,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产品活菌检测。比如近期,信谊微生态科技积极参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的《食品用菌种检测 副干酪乳酪杆菌检验PMA-qPCR法》团体标准公布,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活菌检测方法标准。


第四,不惜成本,成品进行20项过敏原检测,只为敏宝也能放心吃。益生菌食品的国标质检体系主要包括感官测试、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等型检项目。但信谊食品益生菌不仅每批次都进行型检项目,还会每半年或在产品配方更新时,进行一整套超过8000元的过敏原检测。一款产品仅检测费用超过20万元,只为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第五,我们的产品运输全程控温,确保活菌到家。特别是在夏天,货车车厢内部可达50-60度,益生菌难以存活,我们就会采用冰袋或者干冰运输,确保99.9%活菌存活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向每一位消费者科普产品保存方式,确保活菌到肠。


7777.png


综上,可以看到信谊食品益生菌在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送检机构数量上均高于行业要求的标准,正是通过完善严格的检测体系展示了产品优势,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我们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能够共同努力,共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益生菌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信谊旗下「信谊 P1000 即食型益生菌粉」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在本次2024中国精准营养大会&绿橄榄奖中一举斩获「年度肠道健康产品力大奖」,该产品富含多种双歧杆菌,关爱生命早期1000天,自2023年上市至今销售已过亿,且在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婴童益生菌排行榜中多次名列前茅,收获了众多宝妈好评。


8888.png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