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025-04-29 21:21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025-04-29 21:21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025-04-29 21:21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025-04-29 21:21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025-04-29 21:21

 母婴行业观察

扩品的底层逻辑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607

( 0 )

( 0 )

( 0 )

2025-04-22 12:29

导读:经常走市场一线,跟朋友们聊天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家都有扩品类的冲动或者已经扩了品类,这两年大环境不好,大家的扩品冲动稍微少了一点。问为什么要扩品类的时候,大家说的也都很有道理:有了品牌认知,有了这么多用户基础,从非刚需到刚需,从低频到高频,原先的品类有天花板,需要拓展新的品类增长等等,说的都对,尤其是正向逻辑推的时候,更是正确无比。


消费者是这么想的吗?你做了A消费者买单,你又做了B消费者依然爱得不行?有可能但是更有可能消费者不买单。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那每一个企业做成了一个事情,就会马上扩展到另外的事情上,消费者依然买单,这个世界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那些多品类的企业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的巨无霸企业,而且也不需要这么多小企业创业企业了。


关于先拓品类还是先拓品牌?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说过:“我是先拓品类还是先拓品牌?这个问题的灵魂拷问是,你所在品类的行业天花板高不高,行业天花板高,请你守住品类拓品牌;行业天花板低,请你守住品牌拓品类。


举例子就明白了,回到Anker充电宝起家的,充电宝品类天花板高不高?不高的。品类天花板不高就是行业容量不大,充电宝容量能有多大?所以那时候他要守住Anker这个品牌品类做耳机。耳机一开始也叫Anker,原有的Anker品牌的用户会带一部分去耳机,基础量就有了。但耳机天花板高不高?非常高,对耳机的天花板市场容量远远高于充电宝。


Anker进入耳机以后,要守住品类拓品牌。因为我品类足够大,你一个干充电宝的卖耳机,卖到59美金卖不上去了。充电宝品牌你想干嘛?后面推了一个叫SoundCall,169美金,199美金耳机,我能够进苹果商店。这叫品类天花板高,我要用多个品牌来承载不同消费者的诉求。品类天花板低,我就没有必要去做多品牌。”


说的没错,不过这个说法相对投资人逻辑一些。作为企业的一号位,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健康问题,而不是增长的问题。不是先考虑怎么拓,首先要想的为什么拓?


前两天一个朋友约我一起去他新弄的会所小酌,吃饭的间隙他问我一些问题,我才发现他想着扩品类了。要知道这些年我们时不时小聚,每次我问他的时候要不要扩品类的时候,他总是一口回绝,现在的事情都还没做好呢,先做好了这一件事再说。


其实他这些年一直做的不错,在现在的市场上他的品类和品牌应该是都第一了。但是他的品类是有天花板的,随着这些年他的快速发展,估计已经这个天花板在眼前了。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私下小聚我都问他扩品的事情。


我分享了我的观点,我问他你在担心什么?他说:“做不做这个新品类核心不是增量,是消费者是不是已经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了,如果是,那我就不做了,如果消费的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那我就会做。如果因为你现在这个品牌或者产品做的好,就要另外一个产品,我认为不是这个逻辑,消费者怎么想的才是关键。”


Babycare创始人李阔关于扩品类之前说过:“在扩品类方面:从运营的角度上,同样一个团队,你操作多品类肯定效率是更高的。从模式上来讲,因为你的流量进来之后,它一直跟着你走。另外,流量确实会越来越贵,这对于多品类来说更加友好。”


BeBeBus在出行领域做的很好,在做纸尿裤之前,有一次在宁波跟BeBeBus创始人一起吃饭,汪老板问我扩品类做纸尿裤行不行?我记得当时还把手机收款码打开,跟他说先付费再咨询,不然我满腔热情只能当空气,免费的从来没有人珍惜。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BeBeBus纸尿裤做的是真不错的,小包装出行场景的延续,品牌定位价格的延续。当然现在他们已经线上线下大力拓展了,我今年看到他们线下也签了不少代理商。


同样的,纸尿裤这么难做,Alvin艾薇儿纸尿裤依然做的有生有色,老姚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逆势而上。


他们背后其实都是发现了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心智需求情绪价值也包括在内),做出了市场上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同时做到这两点,你一定有机会。


关于企业增长的话题,上周跟碧芭宝贝创始人张东聊天,碧芭宝贝一年十几亿的销量是有的。他用江南春的总结来表达企业增长的困境“肥胖式增长和肿瘤式增长,”。他说企业增长通过扩品类的增长叫做肥胖式增长;通过投放增长叫肿瘤式增长,投放就增长不投放就下降。画面感好强。


我身边一个朋友,前些年他也从玩具用品扩展到户外运动服装,亏了些钱,后面很快都收掉了。今年前几天跟他聊天,他说专注之后2024年在大环境这么不好的情况下,他们增了50%+,2025他情绪高涨,坚持住就是胜利。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现实情况,最终还是自己做判断。但是如果企业体量还不大的话,无论天花板高还是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应该坚持小切口,深挖掘。先不要考虑做品类还是做品牌,先把一款单品卖爆才是当务之急和突围的唯一出路。


消费者购买的逻辑是什么呢?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留言挺好的分享下:“消费者购买逻辑是场景-品类-品牌,做品牌延伸时考虑品类天花板高低,高就可能创建新品牌以及品牌架构,低就可能原品牌做延伸。这只是从品类天花板角度去看,根本上还应该是看品牌资产的增减,增就延伸减就新牌。”


周末的时候跟孩子CEO徐伟宏聊天,他说的也挺有启发,总结分享下:


“要做一些顶层设计,尤其是场景设计,不仅仅是产品,场景加商业模式的设计做不好,会挑战很大,遇到这样问题的企业太多了,场景思维才是真正的用户思维。做产品的最多叫创新思维,或者叫独特叫差异化思维,不是典型的用户思维。


做产品的都是以我为中心,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他们都追求所谓的创新、差异化、独特性、叫卖点,不是真正在场景里面去解决用户问题。必须要到场景里面去,必须要做场景规划。


当然从产品角度来讲,有些企业做的确实是不错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走同一条路。但未来你要可持续,你必须是场景思维,产品思维已经在今天的用户时代,你的可持续性没有确定性了,还是要产品加场景。”


以上,深以为然。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