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婴童用品市场卷无可卷?四大突破口仍能打开增长天花板
2025-07-24 10:26
忽然一周 | 花王、尤妮佳、京东健康发布最新财报;孕婴世界进军浙江市场;湖北天门上半年新生儿数量增长5.6%
2025-08-18 11:29
LABUBU之后,AI陪伴玩具能否成为下一个情感经济爆款?
2025-07-24 10:44
“死不起”的日本人,被中国资本硬控了?
作者/老年行业观察
导读:在日本,如今连“死”都成了高消费门槛。
据日本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日本的丧葬费平均费用为23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上班族半年的工资。随着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9.58%,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60万,殡葬需求持续攀升。
相当反直觉的是,这门暴利市场的主导者,其实并非日本本土企业。
日本人的白事,
被中国企业包圆了
如果一个日本人准备办丧事,他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从遗体火化到最后立碑,甚至超度法事,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的身影。
先看最关键的火化环节,在东京核心区域东京23区,共有9座火葬场,其中6座隶属于“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处理着该地区70%的火化业务。就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也是在东京博善旗下的火葬场举行,据日本媒体报道,其葬礼费用高达16.6亿日元。
2019年起,中国商人罗怡文通过多轮注资,收购广济堂40%的股份,间接控制了其子公司东京博善。入股之后,他将“殡仪与火葬分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体化服务,直接提供从遗体接收到火化、法事的全流程服务,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2022年,东京博善年销售额达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净资产规模高达3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
火化服务只是冰山一角,当日本家属需要选购棺材时,90%的概率会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山东曹县专门生产出口日本的棺材,产业链年价值达到500亿元。这些棺材采用当地特产的泡桐木制作,质地轻便且价格实惠,一口基础款棺材仅售200元人民币,而日本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要高出10倍以上。
墓碑的选择同样绕不开中国制造,福建惠安县的石材加工企业垄断了日本80%的墓碑市场。2020年疫情期间,惠安工厂因防疫需要停工三周,直接导致日本多地出现墓碑断供现象。
就连最具日本文化特色的法事环节,也出现了中国资本的身影。据《朝日新闻》报道,2024年上半年成交的147座寺庙中,有35%被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买家收购,成交价在1000万日元到3亿日元不等(约合人民币50万-1543万元)。
这些投资者看中的是日本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稳定需求。据买家统计,日本每场法事收费3-4万日元,一个和尚月薪20万日元,每月主持7-8场法事就能收回人力成本。
中国产业为何能“攻陷”日本殡葬业?
中国资本能在日本殡葬业占据重要位置,背后有几个现实因素。
首先是成本优势。日本人力成本高,土地资源稀缺,本土产能严重不足,加之年轻人普遍不愿进入殡葬行业,导致日本本土殡葬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从泡桐木种植到石材开采,再到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加工,成本远低于日本。
其次,中国企业具有强劲的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创新能力。以山东曹县的棺材产业为例,当地不仅形成了从木材种植、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完整产业链,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日本客户,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中国企业注重产品本地化改良,例如根据日本习俗设计轻便、环保的棺材,甚至开发可定制化的墓碑雕刻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最后,在质量和工艺方面,中国产品也远超同行。比如,上述提及的福建惠安墓碑,拥有1600多年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精度可控制在1毫米以内,远超日本行业标准。且日本本土棺木多采用实木,对雕刻工艺要求极高,而曹县作为“木艺加工之乡”,拥有丰富的雕刻人才和成熟的批量生产能力,能够高效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
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竞争优势,使中国企业在日本殡葬市场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根据日本政府2024年版《通商白皮书》数据显示,日本进口商品中有1406个品类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显示出中国制造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