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婴幼儿专用饮用天然水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牵头起草的《婴幼儿专用饮用天然水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婴幼儿专用饮用水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感官指标、矿物质含量、微生物限量、包装与运输存储规范。据悉,伊利金领冠等参与标准起草制定。

    1天前
  • 京东物流拟从京东集团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业务全资子公司

    京东物流发布公告称,将以2.7亿美元从京东集团收购从事本地即时配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将有助于京东物流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拓展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组合,补充现有产品矩阵及业务版图,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以提升其履约能力、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1天前
  • 疯狂小杨哥或将在近日复播

    据媒体消息,疯狂小杨哥在停播一年后即将复播,重新开启直播带货。据悉,2024年9月,小杨哥因“香港美诚月饼”虚假宣传事件停播,所属公司三只羊网络被罚款6894.95万元。2025年3月,合肥市联合调查组通报显示,三只羊公司足额缴纳罚没款,累计赔付消费者,89项整改措施通过验收,具备恢复经营条件。(鞭牛士)

    1天前
  • 强生爽身粉案迎来最新进展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洛杉矶县法院一陪审团裁定,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须向一名死于间皮瘤的女性的家属支付9.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8亿元)赔偿金,认定其滑石粉产品致癌,公司应承担相应责任。这是针对强生爽身粉产品致癌指控的最新一宗判决。早前,美国强生公司(J&J)2023年4月4日发表声明称,计划在未来25年内支付89亿美元赔款,以解决针对其婴儿爽身粉及其他含有滑石粉产品涉嫌致癌的相关索赔。该公司曾于2022年8月发表声明称,于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销售用滑石粉制成的婴儿爽身粉。


    1天前
  • 耐克CEO称公司扭亏为盈计划初显成效

    耐克CEO Elliott Hill周一表示,公司的扭亏为盈计划已初显成效,但要恢复盈利增长仍需一段时间。至于被问及预期能够恢复中、高个位数的收入增长和强劲的利润率时,Hill承认需要时间,但他表示,公司有实现该目标的途径。(财联社)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死不起”的日本人,被中国资本硬控了?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701

( 0 )

( 0 )

( 0 )

2025-09-28 12:33

作者/老年行业观察

导读:在日本,如今连“死”都成了高消费门槛。


据日本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日本的丧葬费平均费用为23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上班族半年的工资。随着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9.58%,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60万,殡葬需求持续攀升。


相当反直觉的是,这门暴利市场的主导者,其实并非日本本土企业。


日本人的白事,

被中国企业包圆了


如果一个日本人准备办丧事,他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从遗体火化到最后立碑,甚至超度法事,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的身影。


先看最关键的火化环节,在东京核心区域东京23区,共有9座火葬场,其中6座隶属于“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处理着该地区70%的火化业务。就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也是在东京博善旗下的火葬场举行,据日本媒体报道,其葬礼费用高达16.6亿日元。



2019年起,中国商人罗怡文通过多轮注资,收购广济堂40%的股份,间接控制了其子公司东京博善。入股之后,他将“殡仪与火葬分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体化服务,直接提供从遗体接收到火化、法事的全流程服务,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2022年,东京博善年销售额达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净资产规模高达3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


火化服务只是冰山一角,当日本家属需要选购棺材时,90%的概率会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山东曹县专门生产出口日本的棺材,产业链年价值达到500亿元。这些棺材采用当地特产的泡桐木制作,质地轻便且价格实惠,一口基础款棺材仅售200元人民币,而日本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要高出10倍以上。


墓碑的选择同样绕不开中国制造,福建惠安县的石材加工企业垄断了日本80%的墓碑市场。2020年疫情期间,惠安工厂因防疫需要停工三周,直接导致日本多地出现墓碑断供现象。



就连最具日本文化特色的法事环节,也出现了中国资本的身影。据《朝日新闻》报道,2024年上半年成交的147座寺庙中,有35%被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买家收购,成交价在1000万日元到3亿日元不等(约合人民币50万-1543万元)。


这些投资者看中的是日本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稳定需求。据买家统计,日本每场法事收费3-4万日元,一个和尚月薪20万日元,每月主持7-8场法事就能收回人力成本。


中国产业为何能“攻陷”日本殡葬业?


中国资本能在日本殡葬业占据重要位置,背后有几个现实因素。


首先是成本优势。日本人力成本高,土地资源稀缺,本土产能严重不足,加之年轻人普遍不愿进入殡葬行业,导致日本本土殡葬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从泡桐木种植到石材开采,再到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加工,成本远低于日本。


其次,中国企业具有强劲的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创新能力。以山东曹县的棺材产业为例,当地不仅形成了从木材种植、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完整产业链,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日本客户,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中国企业注重产品本地化改良,例如根据日本习俗设计轻便、环保的棺材,甚至开发可定制化的墓碑雕刻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最后,在质量和工艺方面,中国产品也远超同行。比如,上述提及的福建惠安墓碑,拥有1600多年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精度可控制在1毫米以内,远超日本行业标准。且日本本土棺木多采用实木,对雕刻工艺要求极高,而曹县作为“木艺加工之乡”,拥有丰富的雕刻人才和成熟的批量生产能力,能够高效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


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竞争优势,使中国企业在日本殡葬市场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根据日本政府2024年版《通商白皮书》数据显示,日本进口商品中有1406个品类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显示出中国制造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