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片质疑声中,飞鹤、君乐宝等国粉崛起逻辑其实是这样!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6024

( 0 )

( 0 )

( 0 )

2020-04-15 10:15

导读:近年来,国产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尼尔森发布的《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环境洞察》报告显示,国产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0.7%上升至43.7%,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也有数据显示,到2019年,国产奶粉市占率已经增至60%以上,同时部分国产奶粉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作者:奶粉关注


但正在崛起的国产奶粉也遭受了众多质疑,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重营销,轻研发;二是销量提升,但品牌建设不足,消费者品牌认知不足。国产奶粉需要向消费者及市场证明,其产品的高品质,以及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的。


发展时机不同,渠道逻辑不同  国产奶粉发展空间依旧大


从渠道来看,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布局市场选择的是不一样的路,外资品牌是高举高打,国产品牌是低线突围,其实这跟发展时机有关。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自此惠氏、达能、美赞臣、雅培等外资品牌迅速瓜分国产奶粉退出的市场份额。另外 一二线城市的信息比较流通、透明,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接受度更高,且线上购买奶粉已经成为习惯。而国产奶粉品牌在2008年受挫后,几乎是退居“二线或幕后”,在包括乡镇在内的低线城市,深耕下线渠道,采取经销商及强地推模式得以发展,且由于低线城市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渠道的封闭性,线下母婴店更占优势,“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18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线下母婴店的销售额在低级别城市和乡镇中占比约为75%。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奶粉市场的制胜关键一项都是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外资奶粉也不例外,选择突围的渠道不同并不能决定品牌认知度。另外从当下的中国奶粉市场面临的局面来看,外资和国产品牌均面临困境,前者下沉、后者上攻。


外资品牌虽占据高端市场大量份额,但低线城市是潜力市场,也占据中国大部分人口,且低线城市消费者对外资奶粉并无偏好,下沉中“水土不服”,一是对下沉市场的管理难度很大;二是宣传方式与一二线市场有很大不同;三是面临如何真正赢得消费者认可的问题。


国产品牌在低线市场拥有强大的优势,未来增长空间更大,其一是据统计,低线出生人口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占据了大部分的新生儿数量;其二是国产高端化下攻入上线市场,虽非易事,但主战场操作的可能性较大,以飞鹤为例,星飞帆和臻稚有机两个高端产品系列2019年贡献营收为94.1亿元,同比增长68.6%,占飞鹤当期总收入的68.6%。


另外从飞鹤、君乐宝、澳优等品牌来看,近年来市场份额的提升均是因为在下沉市场和母婴渠道表现好,采用渠道精耕和地推模式,给予经销商和母婴店的盈利比较好,与渠道互利共存。


同时,《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鼓励婴配粉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发展水平,再加之疫情影响,国产奶粉头部品牌飞鹤、伊利、贝因美等分食杂牌奶粉企业、小乳企等出局腾出的市场空间,头部品牌进攻态势依然不减。


国产奶粉高速发展的坚实地基依旧是高品质


国产奶粉高速腾飞主要取决于,一方面从2014年至今,政府持续出台新政推进奶粉行业良性发展。从2018年后政策红利更加明显,《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今年6月多部门发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给了国产奶粉更多机会,但同时也严格要求国产奶粉提升品质和科技含量,加大研发力度;另一方面来自于国产品牌奶粉对品质的日益重视,在营养配方的级别上国产奶粉实现了技术上的更新和升级,消费者信任度在持续提高,京东发布的《2018年国产奶粉消费趋势报告》表明,2018年京东平台国产奶粉用户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在国产奶粉的用户中,对评价敏感的用户占比高达98.7%,日益增长的口碑带动了用户数量的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国产奶粉品牌高速发展依靠的基础一定是品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为99.79%,其中抽检境内的114家企业生产样品1721个批次样品100%合格。消费升级下,中国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婴幼儿产品支付更高溢价。这就意味着新生代父母的科学喂养意识逐渐提高,将越来越关注奶粉配方营养成分,奶源、配方才会是品牌最大的竞争力。


在研发上,国产奶粉品牌也有一定的历史,如伊利从2003年就开始母乳研究,建立了中国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并在最近进行了升级,除此之外,发现获得国家专利的“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并且成功应用到金领冠系列产品中;飞鹤乳业也一直以母乳为研究标准,发布了“中国母乳脂肪酸谱系”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关于母乳脂肪酸谱系的系统性研究......奶粉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品质标准已成各大企业的标配,母乳也已经成为企业配方研发遵循的“黄金标准”,各大乳企都在母乳研究领域不断发力并将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配方奶粉中。


要知道,一个婴配奶粉产品制胜的内在逻辑过程,是产品—渠道品牌—大众品牌,也就是说短中期可以依靠渠道驱动,要保证不窜货、价格管控严格,保障渠道利润。但长期来看,只有品牌影响力足够强大,才可以驱动品牌继续增长,因为只有具有扎实的品牌力才能在渠道有议价能力,这时就需要品牌酌情广告营销投入和持续消费者教育。而国产品牌在近两年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已经形成强有力的渠道推力,正需要广泛的消费者教育和品牌认知教育,地推、母婴店、线下活动是一种形式,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综艺冠名、电视剧植入等是另外一种形式,目的都在于扩大品牌影响力。


总之,在中国奶粉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产奶粉在国内消费者中的信任度逐渐恢复,以飞鹤领军的国产品牌奶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接下来国产奶粉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会:


1、奶粉存量市场减少,开拓新品类市场,进行多元化产品布局,是国产奶粉突围的一大方向,但如何布局需要取舍。

2、高端化迅速崛起,抓住奶粉高端化趋势,发力高端奶粉,是国产奶粉突围的另一大方向,如飞鹤。

3、专业性强、功能更细分性的产品线布局,比如针对婴儿不同时期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选择更偏重补充某种微量元素的奶粉,也是国产品牌发力的方向,如贝因美“舒好敏”低敏舒适营养配方奶粉。

4、全渠道布局,国产奶粉普遍在线上渠道有所欠缺,全渠道布局有待加强。


接下来就是国产奶粉证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机了。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