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雀巢两项目今年将在青岛投产

    据媒体日前报道,莱西雀巢UHT超高温灭菌奶项目项目总投资11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预计2025年9月投产,年产值10亿元,增加税收1亿元。该项目也是雀巢公司全球第一家奶业智能化、数字化“灯塔工厂”,将大大提高雀巢青岛奶制品生产能力,在更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乳制品产业发展。此外,雀巢1.8g咖啡小条包生产项目也于近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主要从事小包装速溶咖啡生产、销售,计划今年10月竣工投产。(信网)

    1天前
  •  美赞臣拟60亿元在美扩建奶粉工厂

    近日,美国密歇根州渥太华县公布的六月审查清单显示,美赞臣拟扩建泽兰(Zeeland)市婴儿配方奶粉工厂。美赞臣计划清理工厂旁边的两处住宅物业,为耗资超过8.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0亿元)的扩建项目腾出空间。美赞臣表示,此次扩建和现代化升级改造对于维持其运营标准并遵守美国联邦法规至关重要。(Mlive)

    1天前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2亿单

    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截至当日20时45分,美团内网显示平台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这也意味着,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美团产生了超过2000万笔订单。公开报道显示,去年夏天美团的单日订单峰值超过了9000万单。(公司发布)

    1天前
  • 健合婴配粉上半年高个位数增长

    近日,健合集团发布上半年未经审核业务及财务表现。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按同类比较基准录得中个位数增长,经调整可比EBITDA预计同比下降0%至5%,但经调整可比纯利预计同比增长1%至15%。分业务看,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获增长。其中,婴幼儿营养及护理分部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录得高个位数年增幅,得益于持续获得新消费者(尤其是电商及婴幼儿专卖店渠道)并扩大市场份额。Biostime在中国内地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增长到截至2025年5月的15.8%。集团1段和2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强劲增长,在618大促期间成交总额获得103%的增幅。(营养品观察)

    1天前
  • 欧盟公布近30亿食品创新计划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生命科学战略,包含3.5亿欧元资金(约29.5亿人民币),用于发酵技术研发,以帮助开发可持续食品成分和替代蛋白质,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减少排放,融入欧洲大陆新一轮生物技术创新浪潮。该战略重点关注两种方法:生物质发酵,利用农业副产品生产出模仿肉类味道和质地的食品;精准发酵,已用于奶酪制作,目前正被欧洲初创企业应用于生产乳清蛋白、棕榈油替代品和巧克力混合物等原料。(FoodBev)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1000家母婴店亲证:辅食这么卖才赚钱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7797

( 0 )

( 0 )

( 0 )

2020-07-31 09:16

导读:今年5月,中国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面对6000亿的蓝海市场,诸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食品品牌纷纷布局,近日,旺旺也带着一款专为6个月以上婴幼儿精心打造的贝比玛玛婴幼儿辅食米饼加入混战之中。食品行业大佬竞相进入足可见零辅食的火爆程度不一般。当奶粉、纸尿裤增长乏力,婴幼儿辅食能否成为母婴店抢占低龄市场的下一个热门赛道?


作者:新母婴店


根据ECdataway数据威数据显示,作为刚需品类,婴儿食品(奶粉/辅食/营养品/零食/调味品)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整个上半年婴儿食品本期热度最高,增速高达53.1%。聚焦在辅零食细分类目上,或是因为Q2,健合、贝因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母婴、休闲零食行业都在发力儿童零食板块,多个母婴企业也开始重视辅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辅零食线上渠道的高速增长。


回归在线下渠道,早在去年,母婴行业观察就曾在线上调研了近千家母婴门店的辅食销售情况,其中母婴店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据25%、三、四线城市占36%、偏远城市或城镇乡村的占40%,在众多母婴店主的投票中,我们可以看到母婴店对辅食的态度如下:


1、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辅食的销售额和占比并不高,但母婴店主还是比较重视辅食,上架率也比较高。


20200731091919.jpg


2、母婴店主在选购辅食时,更重视辅食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其次就是产品质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母婴店销量更好的是国产品牌,之前我们在《婴儿辅食报告》中,可以看到,线上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嘉宝、亨氏及小皮,可见,外资品牌主攻线上市场,而国产品牌的母婴渠道落地比较好。


20200731091926.jpg

20200731091932.png


3、目前母婴店上架最多的还是米粉,这其实和消费需求有关,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讲,对于谷物类食品的接受、吸收往往都会更好,目前消费者对婴儿辅食的关注更多的是放在米粉上,其他细分产品相对弱势。其次是饼干之类的小食品,而肉泥、蔬菜泥这类可以自制的辅食,销量则一般。



20200731091937.png


4、当然对于母婴店来说,辅食客单价不够高、顾客购买率也比较低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他们犹豫要不要上架或多上架辅食的原因。


20200731091943.png


在樱桃学院实战大课上,多位行业大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英氏控股副总裁万建明:目前整个辅零食品类的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偏小,但是对比国外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我们为什么坚定地看好辅食,做了20多年的奶粉,自国家提出了奶粉分段定了标准后,奶粉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就直接被“分段”这一概念教育出来了。因此,在我看来,奶粉的分段之路完全值得婴幼儿零辅食重走一遍。


谷子孕婴创始人李志恒:辅食是线下门店第二季度最大的增长点,至少在我们谷子门店的销售比例在增高。疫情时期我在巡店时发现门店里销售的辅食大部分出现断货的情况,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的。但实际上,现阶段我们辅食做的不是很好。由于辅食的客单价比较低,没能引起门店老板和采购的足够重视,诸如谷子在内的不少母婴连锁都把重点放在奶粉纸尿裤刚需商品上,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earth's best副总裁姜福全:目前辅食在整个天猫婴儿食品中的占比不大,在母婴店的占比也不大,仅不到10%。原因有两个,一是,辅食的消费周期过短,只有3~6个月;二是,消费习惯的问题,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给孩子吃辅食。因此,在我看来,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辅食分段去教育用户和市场,同时拓宽品类,比如饼干、溶豆、磨牙棒、小馒头等可以去做。有的宝宝还没开始吃,我们就想办法让大家吃,一线市场饱和了,就进攻二三四五线市场。另外,可以重点突破果泥这个品类,因为果泥客单价非常高,回购也非常快。


你店里的零辅食卖不好是差在哪了?


不可否认,奶粉曾承载了母婴店的利润和引流两大功能,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奶粉单价越来越高,毛利下降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母婴店依靠奶粉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今看来,零辅食或者有望成为母婴店急需的这个增长点。既然地位如此重要,如何卖好,怎么卖才是接下来母婴店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第一,增加试吃环节,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当下90、95后已然成为母婴主流消费人群,他们除了看重产品的性价比,更深层次的是要感受服务,寻求体验。在入口的食品选购时更是如此,很少有人会单纯地因为包装颜值高直接下单购买,更多的还是看准口感和味道,因此,母婴店在销售零辅食时,一定要满足消费者试吃的需求。


第二,调整产品陈列,让消费者能直接看得见。就目前来看,在零辅食的消费者教育和市场教育上还是有很大欠缺的,很多妈妈并没有意识到必须给宝宝增加零辅食,事实上,很多用户对于零辅食的消费往往都是临时起意,冲动消费,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没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此外,辅零食的种类多样,相较于电商平台的平面展示,线下母婴店的生动的陈列优势凸显。因此,母婴店在做零辅食的产品陈列时,要有专门的让消费者能看到的区域进行摆放,而不是直接丢在一个暗黑的小角落里等着被发现。


第三,对门店导购进行集中培训,增强其专业性以此获取消费者信任。母婴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特殊的消费者对于信任、情感是非常看重的。作为零售商要提供更值得可信的内容,让这些消费者能够和我们有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最后他愿意为这份信任买单,为这份情感买单。以婴儿食品用品为例,一来,这些大多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高,二来,很多妈妈对于辅零食的选择及添加时间、添加顺序、注意事项等一系列知识并不了解,她需要有科学专业的辅食添加指导意见。这时候,母婴店的导购如果十分专业,当然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对象,在做产品销售时也会容易的多。


如今,辅零食大热,正处于红利期,母婴店需要一个更好卖、更赚钱的营养品来作为店内除了奶粉之外的“镇店之宝”。2020年8月18~20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举办的「新世界 加速生长·2020第六届母婴生态大会」(←←点击报名)即将在上海震撼开启!来母婴生态大会,和众多优秀的母婴渠道一起发现辅零食的机会。


部分内容参考:奶粉关注、母婴食品评论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