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北京市发布15项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其中提到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生殖健康服务等。

    23小时前
  • 养乐多上季度在华积极促销和渠道开拓

    7月29日,养乐多本社表示,预计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合并净利润将为45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亿元),较上一财年略有下降,也相比预测下调了35亿日元。该公司同时公布了今年4-6月合并财务业绩,销售额为116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净利润为115亿日元,下降18%。在中国市场,养乐多表示通过采取积极的促销措施并努力增加销售养乐多产品门店的数量,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日经、小食代)

    23小时前
  • 2024年结婚登记610.6万对

    据央视新闻,民政部今天公布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190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1134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结婚率为4.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离婚率为2.5‰。

    23小时前
  • 京东达达事业部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7月31日消息,据市场消息,京东达达事业部已于近期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目前该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老K”郭庆继续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兼零售CEO许冉汇报。除了高调推进的外卖业务以外,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也正在加紧布局酒旅、家政业务。(电商派)

    23小时前
  • 宝洁CEO对消费者保健品业务收购持开放态度

    近日,宝洁首席执行官詹慕仁(Joe Moeller)表示,对消费者保健品领域的业务收购持开放态度,“如果这些品类能够提供显著提高增长率和利润结构,我们会对收购感兴趣”。该公司曾于2018年以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1亿)收购了默克公司(Merck)的保健品业务,为宝洁的产品组合增添了维生素补剂和减充血剂。Moeller补充道,“这笔交易回报非常丰厚,该行业的未来前景良好。”(彭博)

    23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罐奶粉成本仅60元左右!成本价格是否会影响多家奶粉“涨价潮”?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675

( 0 )

( 0 )

( 0 )

2021-01-20 10:08

导读:有人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三个显著特点:女人为了美,可以不要命地去尝试新产品新项目;老人为了保健品,可以花光自己一生的积蓄;婴幼儿的奶粉,卖得越贵,销量越高。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买奶粉要买贵的”,但大家普遍认为“便宜没好货”。这一怪象之下,中国奶粉的价格也是一路高涨,高端赛道里总是出超级大单品,头部乳企的业绩也是由高端产品带动增长。


作者:奶粉关注


2021年初,在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基础白奶涨价后,有消息显示,婴幼儿奶粉也开始涨价了。有的奶粉品牌透露出涨价风声,有的乳企则已经发布了明确的调价函,涨价范围也从10-60元不等,覆盖各个产品阶段。


对于这次“涨价”,直观的表现一方面是调价,另一方面是促销减免力度减弱,这一点在许多奶粉经销商和终端门店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有品牌方表示,此次调价主要是考虑经销商权益。“最重要的是疫情影响了原料的价格上涨,造成终端价格不稳定。我们给了统一的零售指导价,主要考虑经销商权益。同时,我们也会推出许多市场活动,让消费者受益。”


影响终端奶粉价格的真正原因?


上游饲料涨价短期难逆转,据中国农业信息网,以玉米、豆粕为首的奶牛饲料成分涨幅非常明显,玉米价格上涨几乎贯穿了全年,不断创造近三年来新高,目前仍未有降温趋势。国内生鲜乳价格也从7月末开始上涨,从约3.60元/公斤持续攀升至4.15元/公斤(12月第三周数据),涨幅达15.28%,价格不断突破新高。但这并不是奶粉涨价的原因。


再看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进口关税下调,其中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等部分婴幼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降幅可达50%,是否会影响到国内奶粉终端售价?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原料进口关税下调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表现在终端价格方面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无论是上游饲料持续上涨,还是原料进口关税下调,都不足以影响终端奶粉价格。乳业专家宋亮也表示,一罐奶粉的生产成本大概60元左右,只占到奶粉总成本的1/5-1/4。原材料涨价幅度即使达到20%也只能带来几元钱的成本上涨,显然不是奶粉涨价的主要因素。


同样,一位从事奶粉生意多年的业内人士也表示,“第一,乳清粉等部分婴幼儿奶粉原料的关税下降了。第二,由于疫情令海外版产品销售受阻,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原材料供大于求,原料成本没有涨价动力;第三,现在整体奶粉生意吃紧,渠道库存不低。”


因此,此时“涨价”,大多是经营策略的需要,而不是成本导致的涨价需求。


大趋势加速落地


今年疫情对海外品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达能三季度显示,中国奶粉业务出现两位数下滑,造成下滑的二大原因之一为疫情导致的跨境渠道收缩以及去库存。a2也在20年12月下调了2021财年的业绩指导,并表示近期代购渠道的销售业绩低于此前预期,该渠道的复苏速度将慢于预期。在渠道端,疫情也使得渠道高库存,很多经销商库存压力太大。因此,此时涨价,也是因为运营成本增加,竞争更为激烈了。


2020下半年,奶粉市场经历了疯狂折扣的流血式火拼,高端、超高端品类率先降价,从而挤占腰部价格段以下产品的市场空间,渠道价格混乱,无论品牌方、托盘商、经销商、渠道商均已受到波及。商家大多采取变相降价的方式,比如买赠,原来是买八赠一、买七赠一,变成了买二赠一、买三赠一,折扣销售已经成为常态,奶粉经过打折促销后,实际成交价格基本回到中端。到2021年初,又显现出涨价的势头,一旦头部企业开始涨价,中小企业必然跟进。


整体来看,奶粉高端化的趋势不变,数据显示,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3%,高端、超高端也是品牌卖的最多、增长最快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一罐婴幼儿奶粉的成本构成中,70%基本上是流通成本,而在流通成本中,营销成本又占据了大头,多数在60%以上。国内奶粉从出厂到上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层层分销,这是让奶粉价格翻倍的重要推手。奶粉品牌要进入商场超市都要给进场费,这些费用就占了终端零售价格三成。如此一来,奶粉的标价就远不仅仅限于其基础成本,这些逐层累积的附加价值就使得国产奶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021年,奶粉市场集中度明显在提升,头部企业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夹缝中生存,降价/涨价都只是手段,降价是价格战,涨价是更“高明”的价格战。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