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2022年线下母婴店的出路在哪里?三大预测来了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995

( 0 )

( 0 )

( 0 )

2022-02-09 10:15

导读:近年来,母婴零售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向优胜劣汰行进,尤其是2021年伴随着可爱可亲的倒闭以及孩子王的上市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据母婴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关店率大幅上涨,仅有11.34%的门店业绩上升,只有20%的人持续看好线下母婴渠道。


作者:新母婴店


进入2022年,进店率下降、出生人口下滑、窜货乱价“三座大山”仍旧压顶,千斤坠下,母婴零售行业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还要不要继续ALL IN?方向又在哪里?


日前,凯度消费者指数提出2022年零售市场展望:一是,大卖场的体验和效率进化;二是,新一线城市将成为会员店的新战场,供应链是成败关键;三是,即时零售(O2O)通过全场景全品类,营销实现增量;四是,社区团购两级分化,市场整合趋势明显;五是,区域零售商的突围和整合。


细看之下,这些变革和精进方向对于母婴零售来说有着极大参考意义。


kkkk20220209101018.jpg


“大而全”和“细而精”背后少不了精耕


在零售领域,大而全和细而精的battle从来没有停止过。回顾过去,扩规模、扩品类、扩份额是行业主旋律,“做大做全”也一度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范式。然而近几年,消费者快速分层,原来大而一统的消费需求变得高度碎片化,他们开始追求极致体验和极致效率,行业也因此从“大而全”的全客群发展阶段进入精细和聚焦的时代。


聚焦在母婴童行业,孩子王可以称得上的大而全的典型代表,它首创大店模式,单店最大面积达7000㎡,颠覆了传统母婴店的生意逻辑和商业模式,但“大店”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孩子王构建起的”商品+服务+社交“的运营模式,精细化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重需求,于孩子王而言,或是真正做到了大而全和细而精并重。


同样,行业内也不乏一些将“细而精”做到极致的玩家,例如近两年大火的母婴精品店,它们“投年轻人所好”,抓住了最有价值的消费场景做精做细,从产品到包装再到店铺,都做到了新奇美,给到了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说到底,成功的模式并非只有一种,正如在2021第七届未来母婴大会上母婴行业观察创始人杨德勇所强调的,“专业精耕才是门店转型升级的方向。”


会员店、O2O即时零售成渠道新增量


无论怎么变化,人、货、场依旧是做消费、做零售的本质,先谈“人之变”,90后群体进⼊⽣育⾼峰,95后爸妈快速崛起,读懂消费者、触达消费者并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深度链接是渠道重要的发力方向,而强粘性的会员制似乎成为首选。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零售巨头纷纷下场推出付费模式的会员店业态,一众母婴店也押注会员营销,这背后无非在于“会员制”是商家变现、提升用户忠诚度、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常用手段,会员的存在本就是为了提高产品复购率,以求达到利润最大化。


而聊“场之变”,线下母婴店服务的用户多为门店三公里以内,坐商模式更是限制了自身发展,以至于门店客流持续走低。如何打破时间限制,实现24小时营业能满足宝妈夜需求?如何打破空间显示,满足更广阔区域的消费者需求?O2O似乎给出了最优解。聚焦当下,优化提升O2O的顾客体验已经成为零售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在提及未来公司业务关注重点时,有79%的受访者表示会加大对O2O的关注。同时,贝恩数据也显示,在顾客通路方面,线下零售、电商和O2O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正是线下渠道不再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必要渠道,年轻消费者“宅经济”进一步影响了线下大店的到店客流,O2O到家电商新业态似乎正在成为获取本地客流的关键战场。预计到2025年,O2O市场份额或从2020年的1%上升至5%,而线下市场份额则会从75%降至65%。


区域连锁整合提速

可爱可亲宣告破产、爱婴室收购贝贝熊、孩子王主板A股成功上市无疑是2021年母婴零售行业三大标志性事件,这背后均印证了一个事实——母婴行业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


日前,凯度消费者指数的研究表明中国前十大零售商的市场份额只占到现代渠道的38.6%,零售市场的过度碎片化不利于实体零售商降本增效形成规模优势,2022年区域零售巨头中的优秀企业在其核心优势区域纵深发展的同时,通过跨区域的收购整合与供应链方面的合作,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母婴行业观察创始人杨德勇表示,“2021年区域连锁继续跑马圈地,同时调整开店节奏,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我们咨询过很多连锁店的老板,2020年还在大面积的开店吗?他们说这个词应该叫“调整”,开一家成一家,而不是瞎开乱开。”


婴贝儿董事长贾俊勇表示,“市场份额是零售商所追求的,在区域一定要做份额,有份额才有安全感”,这也是作为强势区域连锁的切身感受。


南国宝宝执行董事刘江文表示,“现在母婴门店达到了20几万家,高度饱和,面临着大洗牌。原先母婴店的连锁化率大概是20%-30%,到2022年或者2023年可能会达到50%-70%。把企业销售额做大,不如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变高,因为精耕区域市场,未来竞争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市场话语权都会更好。


登康创始人罗能才表示,“未来母婴零售行业的整合是要来的,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可逆转。先从省会城市开始,县乡级别的可能会晚一点。”


由此不难看出,整合并购早已成为母婴零售行业确定性的大势。


部分数据来源自凯度消费者指数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