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线从业者亲证:母婴店做零辅食,机会大得很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531

( 0 )

( 0 )

( 0 )

2022-04-13 15:13

导读:年初,新母婴店走访线下母婴市场时,谈及主力品类,多数从业者哀声载道,直言“奶粉下滑严重,纸尿裤线上化趋势明显,可操作的空间愈发有限。”


作者:新母婴店


不得不说,过去几年奶粉、纸尿裤是当之无愧的刚需高频重点品类,但现阶段辅零食已经成为“新晋顶流”,在我们走访渠道以及日常和渠道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辅零食的认知度和好感度愈发凸显。


其中,有不少门店老板明确表示:“现在有不少妈妈们进店会直接咨询辅零食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宝宝几个月可以开始吃辅食啊?我家宝宝6个月了,可以吃米粉了吗?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需求是在的。


四川一母婴连锁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辅食的刚性需求一直存在,之前没有被充分挖掘,但目前来看,消费者对零辅食的认知度快速提升。


山西某母婴连锁老板也直言:“辅食曾一度是线下门店的增长点之一,至少在我们门店的销售占比在提高。


一开始的“捎带着做做”转变为“重点做经营”,于母婴店来说,辅食的机会在哪?


近日,在#母婴观察#视频号直播中,我们连线了英氏控股高级副总裁万建明万总,他分享道:“对于传统门店来说,辅零食算是流量品类,具备引流、存留和回流的价值。零辅食行业的机会就在于当下整个品类的渗透率低、复购率低、客单价低,与此同时,细分新品类也在不断涌现,行业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


卖不好零辅食的母婴店差在了哪?


一是,母婴门店经营者主观上对零辅食这个品类不重视


在直播中,英氏万总直言,“线下实体店对零辅食这个品类一直不重视,一般门店中零辅食销售占比只有3-5个点,精品、进口一类的新母婴店会稍微好一点,有的占比接近20%。以磨牙棒为例,作为零辅食领域的一大刚需品类,磨牙棒在天猫和京东被认作是辅食第一品类,在线上的份额达70%,一度被当作引流产品,而却仍然被实体店所忽略和遗忘。


事实上,万总所言,渠道方也深有感触。早在2020年,谷子孕婴创始人李志恒李总也就门店的辅食品类经验难点和痛点和我们进行了分析,他坦言,“现阶段很多线下门店的辅食品类做得都不是很好,由于辅食的客单价比较低,没能引起门店老板和采购的足够重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不仅限于山西市场,在和成都一位母婴店老板沟通时,他也表示出同样的顾虑,“我们知道辅食品类在爆发式增长,整体趋势向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零辅食在门店的比重还是偏低,我们可能就不会投入太多重心去做,本质上是经营思路还没转过来。


二是,选品出问题,遭遇“上架即翻车”惨状后便对这一品类提不起兴趣


纵观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由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鱼龙混杂、研发技术滞后等问题凸显,目前市面上虽有上百个相关品牌,但市场非常分散,TOP10的品牌占据的份额并不高。对母婴店来说,如何选、选哪个绝对是个老大难。在#母婴观察#的直播中,英氏控股高级副总裁万建明万总分享了辅零食行业的四大趋势,即“集中化、品牌化、高端化、主辅更集中,休辅更分化“。


这一点,在我们走访渠道时也得到了印证,有不止一个母婴连锁老板表示,“未来不做品牌的都要死光了”。


显然,对比一些不靠谱、挣快钱的品牌来说,头部大品牌能给到渠道更多的赋能,例如,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强大加持、在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上的培训、落地动销及活动促销上的配合等等。


三是,母婴店在品类经营上没有做出差异化、特色化


如今即便辅零食在有些渠道已经炙手可热,但在零辅食的消费者教育和市场教育上还是有很大欠缺的,很多妈妈并没有意识到必须给宝宝增加零辅食,事实上,很多用户对于零辅食的消费往往都是临时起意,冲动消费,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没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辅零食的销售不能与奶粉、纸尿裤等一以贯之。


相较于电商平台的平面展示,线下母婴店的生动陈列优势凸显,所以第一步在产品陈列上,要让消费者直接看得见,要有专门的让消费者能看到的区域进行摆放,而不是直接丢在一个暗黑的小角落里等着被发现。同时,增强消费者体验对零辅食的销售也显得至关重要,很少有人会单纯的因为包装颜值高直接下单购买,更多的还是看准口感和味道,因此,母婴店在销售零辅食时,还可以增加试吃环节,满足消费者试吃的需求。


对于当下的母婴店来说,与其守着奶粉纸尿裤叫苦连天,不如试下风头正劲的辅零食,万一真的是个机会呢?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