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北京市发布15项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其中提到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生殖健康服务等。

    18小时前
  • 养乐多上季度在华积极促销和渠道开拓

    7月29日,养乐多本社表示,预计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合并净利润将为45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亿元),较上一财年略有下降,也相比预测下调了35亿日元。该公司同时公布了今年4-6月合并财务业绩,销售额为116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净利润为115亿日元,下降18%。在中国市场,养乐多表示通过采取积极的促销措施并努力增加销售养乐多产品门店的数量,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日经、小食代)

    18小时前
  • 2024年结婚登记610.6万对

    据央视新闻,民政部今天公布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190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1134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结婚率为4.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离婚率为2.5‰。

    18小时前
  • 京东达达事业部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7月31日消息,据市场消息,京东达达事业部已于近期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目前该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老K”郭庆继续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兼零售CEO许冉汇报。除了高调推进的外卖业务以外,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也正在加紧布局酒旅、家政业务。(电商派)

    18小时前
  • 宝洁CEO对消费者保健品业务收购持开放态度

    近日,宝洁首席执行官詹慕仁(Joe Moeller)表示,对消费者保健品领域的业务收购持开放态度,“如果这些品类能够提供显著提高增长率和利润结构,我们会对收购感兴趣”。该公司曾于2018年以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1亿)收购了默克公司(Merck)的保健品业务,为宝洁的产品组合增添了维生素补剂和减充血剂。Moeller补充道,“这笔交易回报非常丰厚,该行业的未来前景良好。”(彭博)

    18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奶粉品牌VS线下母婴店,话语权在谁之手?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3002

( 0 )

( 0 )

( 0 )

2023-02-24 11:06

作者:新母婴店


导读:近日,在新母婴店发布的《2023,奶粉左右母婴店命运的日子会改变吗?》一文中,就传统母婴店是否被奶粉裹挟、精品母婴店是否被奶粉捆绑两大话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此观点,有从业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据其称,“是奶粉需要母婴店,是母婴店左右奶粉的命运。”


由此可见,就奶粉与母婴店谁占主导的问题,业界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剪不断,理还乱”是双方关系的真实写照。


1111.png


一荣俱荣,唇齿相依


从客观上讲,无论是品牌方还是渠道商,虽各自逐利而来,但互惠互利或是最好的双赢局面。


《2023,奶粉左右母婴店命运的日子会改变吗?》文章下有条评论不仅很好地诠释了生意逐利的本质,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品牌与渠道间既有主动选择,也有被动接受的真实情境。


1111.png


从奶粉品牌商的角度来看,奶粉需要销售渠道,而母婴店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渠道。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宝妈最信赖的母婴产品渠道调查中,近50%的宝妈选择了线下母婴专卖店。此外,母婴店作为产品销售的终端渠道,能直接对话消费者,借由门店知名度和导购的专业推荐,能够为奶粉品牌进行强背书,进一步打造品牌势能以及提高产品销量。


从母婴店的角度来看,母婴店同样离不开奶粉。首先对于大部分母婴店来说,奶粉依旧是主力品类,这与其作为消耗品的高回购率、强粘性度等属性息息相关,不仅是连接用户、拉新引流的刚需产品,更为门店贡献了极高的销售占比,其他品类在短时间内很难替代奶粉。去年年底,母婴研究院就门店奶粉经营现状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多数门店奶粉的经营占比在50%左右,部分较高的占比达到60%以上。


1111.png


从一品独大到细分崛起

奶粉在门店地位发生质变?


近几年,受窜货乱价、一件代发等因素影响,母婴店的奶粉毛利被不断挤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奶粉这一曾经的王者品类也早已从“高销量且高毛利”转为“高周转但低毛利”。有一位中小连锁母婴店主直言,“现在所有奶粉利润都低,200+以上客单价奶粉单罐赚50都算高毛,20%的毛利都没有。”


除了奶粉品类本身利润持续走低之外,消费者多元细分需求也助推了其他品类的加速崛起,如营养品、零辅食、棉品等,因而,奶粉品类在渠道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始有减弱迹象。诸如近几年兴起的精品母婴店,其主要经营品类就不以奶粉为主导,而更多是依赖于零辅食、洗护、营养品等品类。去年我们走访贵州母婴市场时,也有渠道商反馈,“网红精品店的奶粉占比只在10%~20%,也不被主推。”


奶粉品牌与母婴店的博弈共生之道


当奶粉品牌在考量母婴店体量的时候,母婴店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挑选着奶粉品牌。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在双方融合的过程中,既相互博弈又彼此共生。


通货大品牌价格几乎透明,母婴店获取利润相对较低,在双方的对峙中,大渠道还能有一些话语权,但对于中小渠道来说几乎无议价能力。即便如此,“通货大品牌还是不得不卖。”原因在于,通货大品牌相对影响力较强,早已深度占领消费者心智。一位婴儿食品省级经销商向我们表示,“奶粉大品牌已经把母婴店绑架了,基本不赚钱,但门店不得不卖,不为赚钱,只为引流,因为你不卖别人就会卖,顾客就会被别的门店撬走。而且,大品牌出了新系列大家还是要抢,撑门面、做引流,面子还是得有。”


与通货大品牌、传统品牌相对应的是新生品牌和中小品牌,有一母婴店老板给出的反馈是,“你奔着小品牌的高利润去,就可能根本没销量,你卖都卖不出去,谈什么利润。”诚然,尽管从客观上而言,中小品牌能够为母婴店带来可观的利润,但目前来看,其在母婴店仍处于劣势地位,话语权不够。因其知名度、影响力范围较小,还需要获得母婴店信任,依托母婴店为其教育消费者,打开消费市场,所以它们会做出更多的让步,诸如迎合母婴店定制产品、为母婴店提供相应品牌支持,甚至让渡部分利益。


纵观全局来看,奶粉需要母婴店,母婴店也离不开奶粉,两者早已形成鱼水关系,唯有相互依存,携手共建,才有望持续掘金奶粉市场。4月13-14日,杭州,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重磅来袭,到现场,共同探讨2023年母婴店经营与增长之道。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