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重复奶粉走过的路后,营养品能够做到“刚需化”吗?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2320

( 0 )

( 0 )

( 0 )

2023-09-06 11:43

作者/奶粉关注


导读:母婴行业“挤压式竞争”下,营养品成为少数还在快速增长的品类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人群迭代以及育儿观念的升级推动市场需求持续走高;另一方面,随着奶粉进入低毛利时代,渠道商转而向营养品要增长,也推动了该品类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日,母婴行业观察在走访山东市场时发现,从代理商到终端门店,众多从业者认为营养品已经成为继奶粉之后的“新母婴第一大品类”。目前,山东不少门店已经将营养品做到了占比30%以上,甚至部分门店营养品占比已经达到50%,销售量超过奶粉。不过对于营养品未来的发展,烟台富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却表示:“营养品会重复奶粉走过的路,但未来体量难以做到和奶粉一样大。”


640.jpg


调理型营养品成为渠道新发力点


从线下市场看,今年调理型营养品燎原之势正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健康调理型门店热潮又起。近期我们走访山东市场时,关于调理型门店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从业者认为调理型门店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据临沂一位代理商透露,今年活得比较好的大多都是将调理型营养品以及健康服务做起来的门店,很多传统母婴店和精品母婴店也正在加速向调理型门店转型。


二是无论终端门店还是代理商都在着重发力营养品,且在选品时十分看重产品功效。临沂钰涵商贸总经理陈建设告诉我们,由于今年奶粉、童装等品类难做、动销困难,他将业务重点放在了营养品品类上,目前营养品占比达到70%以上,而在选品时最看重“品质、粘性和利润”。“什么是粘性?粘性就是产品具备功效性,宝宝吃了以后是有效果的。”烟台一位母婴店老板也表示,“营养品核心还是要看结果,宝妈们进店买营养品一定是带着问题来的,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对消费者还会不会再进店十分重要。”


营养品靠炒概念的时代正在过去


毋庸置疑,当下营养品正在迎来新一轮爆发,但本轮爆发与几年前营养品发展初期的快速增长有着本质区别:过去商家卖营养品更多的是“营销重于研发”,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导致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因此在商家营销的诱导下,会出现众多非理性消费行为;但经历狂热与洗牌之后,非专业选手相继淘汰,优质品牌正在重建用户信任,与此同时渠道也愈发重视提升专业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一方面代理商和母婴店在选品时不仅看重产品品质和功效,还更加看重产品背后的品牌积淀以及科研实力。淄博云栖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元表示:“我希望营养品、特配粉品牌有强大的科研团队,这两个品类专业度要求很高,我选品的第一准则一定是品质,但品质需要沉淀,拿来主义的产品走不长远。”


另一方面专业服务正在成为终端门店的标配。以往母婴店布局服务大多都是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但今年我们走访市场,越来越多从业者表示精细、专业的服务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例如目前众多门店不仅配备着育婴师、营养师,还提供健康管理、身高管理等相关服务,以解决新一代父母的育儿焦虑。除此之外,枣庄的一位健康调理型门店的老板还直言,“现阶段我们更多的要去做专业营销,精准拓客。”


“比拼专业性”是今年以来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题之一,品牌端也好,零售端也好,都在坚定专业、跟随专业,用专业的力量去改变生存模型和经营方式。有从业者认为,随着营养品专业门槛不断提高,营养品会像奶粉一样集中度不断加强,未来会是大品牌的天下。


营养品能作为门店“生命线”吗?


从实际需求看,大多数母婴消费者购买营养品是为0~3岁宝宝进行健康调理,多集中在肠胃不适、过敏、提高免疫力等方面,且往往是在宝宝出现问题时才会进店消费,一般在超过3岁之后,会减少购买频率、甚至不再购买。


烟台一位代理商表示,“妈妈们购买营养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孩子在0-3岁由于过敏引起的湿疹也好,还是肠胃不适等症状,往往在3岁以后就会消失,这时妈妈们就不会再购买营养品,反而更加注重在膳食上为孩子增加营养。”


同时,临沂的一位代理商也表示,“当下很多妈妈其实非常追求即时回报,且信任很难重建,当她们购买营养品后不能看见显著效果,她们会很大可能不再选择这个品牌,甚至不再进入这家门店消费。但营养品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作为疾病治疗来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是需要到医院治疗。”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营养品占比80%以上的小而美调理型门店在今年也面临着经营困境。临沂代理商分析,一是因为这些调理型门店的用户结构畸形,“孩子有问题就进店,没问题就不进店,但是它的目标用户毕竟有限”;二是传统母婴店、精品母婴店都在往调理型门店转型,甚至一些低价门店也在发力调理型营养品,且已经做起来了,对这些门店一定会产生冲击,“所以调理型门店也要全面发展,除了调理型营养品,还需要其他业务来支撑门店的发展。”


不少门店老板也认为,营养品虽然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目前远远没有达到“刚需化”的地步,营养品能提高消费者粘性、增加利润点,但仅靠营养品赖以生存是不可取的。另外全家化营养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愿意在母婴店进行全家营养消费的仍是少数。


“从目前看营养品的前景是可观的,但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如果市场接下来没有一些好品类出来,行业也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不够专业的品牌和门店一定会是被淘汰的那一波。”烟台富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说道。


挑战与机遇并存之下,母婴营养品如何发展?9月21日成都,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将重磅来袭,期待您的到来,一起来探讨!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