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产品全年注册数量创新高,3000亿特医食品市场跑步进入“政策红利期”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1538

( 0 )

( 0 )

( 0 )

2024-07-11 10:12

作者:营养品情报


导语: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适用于苯丙酮尿症、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审评时限大大缩短。而这一“优先审评审批”的法规依据,则是源于今年年初修订实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除缩短审批流程外,《管理办法》还对注册现场核查、临床试验现场核查时限、产品电子证书法律效力等进行优化,为相关企业提供便利。


从法规动向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向特定疾病状态人群提供营养补充方案的特医食品,正在迎来新一波政策红利。


图片

来源:官网截图


面向特定人群的营养补充


特医食品的全称为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百度百科对其释义“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通俗来说,特医食品即一种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食用的食品,其仅针对在饮食上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有利于食用者身体的治疗、康复及机体功能恢复。但此类食品不是药品,不得声称具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


从分类上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三类,即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全营养配方食品


一种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的特医食品,适用于需要全面补充营养素并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比说常见的体弱、营养不良、偏食、卧床的患者或者老年人。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也是一种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的特医食品,但它主要适用于对某些营养素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肺部疾病患者、胰腺炎患者等。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一种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医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与以上两种特医食品不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其主要作为营养素组件或者是电解质配方,与其他特医食品或普通食品配合使用。常见的有氨基酸、蛋白质组件或者碳水化合物组件等。


图片

来源:特食创新中心


注册数量创下新高,市场加速扩容


1957年,全球首个特医食品在美国诞生,经FDA批准上市,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疗;1973年,首款成人全营养配方食品问世;1988年,首款成人疾病配方食品问世...随着相关产品的陆续推出,特医食品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家与地区陆续得到应用。199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首次对“特医食品”给出明确定义。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特医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直至1974年,我国才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并将其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彼时,国内肠内营养制剂市场主要被华瑞、雅培、纽迪希亚、雀巢等几大外资公司垄断,国内特医食品长期处于价高量少的状态。


迈入新世纪后,我国围绕特医食品的法规建设显著提速。2010至2013期间,我国密集出台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特医食品的定义、分类、营养要求、技术要求、标签标识要求和生产加工规范。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将其从药品划出,特医食品也由此获得了法律上的“食品身份”。


2017年,纽康特、雅培亲护、菁挚呵护成为我国首批特医食品注册通过的产品,实现了我国特医食品从无到有的跨越。2018年,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贝因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获批,成为首家国内企业注册的特医食品。


目前,根据智研咨询的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共批准产品注册70个,年度注册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除此之外,近期人民日报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7月3日,2024年共有26款特医食品获批,我国特医食品已经增至199款。


从业规模迅速扩大显然是源于特医食品良好的市场前景。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14.2%,我国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将超过20%。而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无疑也带来了慢病人数的急剧增长,特医食品市场持续扩容。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特医产业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我国特医营养师缺口较大,目前注册的专业营养师人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其二,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基础数据多数参考国外企业,但由于遗传差异、饮食文化不同导致很多产品面临 “水土不服”的情况;此外,国内企业在制备技术、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方面也与海外企业有较大差距。


利好政策不断+市场持续扩容,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加速觉醒,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将迸发出更多的商业可能。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