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只要有机会出海还是要去欧美主流市场
作者:三杯以后
(中美家庭消费对比)
先看下美国消费数据:美国去年消费市场规模18.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占比近3成,中国是6.9万亿,世界第二,两边差了将近1.7倍。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消费国一直是美国,中国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但绝对值还有较大差距。
美国虽然人口只有我们1/4,但是人均收入高了6.5倍,再加上那边的文化就是享乐和消费,每一届政府都搞货币宽松大撒钱,国债都快40万亿了也没心没肺及时行乐,这消费能力全地球上独一份,所以全世界搞生产的都想把商品卖到那里去赚美元。
有时候跟朋友们聊天,很多人觉得我们已经很强大了,我感觉可能是媒体宣传的立场问题,还有抓大放小以偏概全,比如某个细分领域可能第一了,就觉得差不多了,想当然的全部第一了。
这两年出海特别火,大家各种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跟一个做出海已经做的不错的朋友聊天,他说:
“美国市场确实是主流,但是选平台选行业很重要,我做的是百货,还算不错,很多新起来的平台都有流量红利,另外,哪怕是亚马逊,如果你有新品多开发能力,亚马逊也是可以的。因为亚马逊没有国内那么卷,我现在有一些货是供给亚马逊的卖家卖的利润率还成。
但像Temu在海外那边也是一样的,虽然利润率低,但是他基本上不用花什么流量成本。TikTok门槛相对会比较高,主要还是由于它的这个生产素材加投流,还有背后就是产品逻辑。
欧洲市场主要是那几个国家的税卡,我前面几个月刚刚下来,欧洲根据每个地方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包装法不一样,根据每个地方的情况做每个地方的运营策略。欧洲还是传统的那几个大一点的国家,欧洲还是比较吃当地的资源。
东南亚市场基本上是属于北京五环外的样子,利润率极低。如果想做东南亚的话,要么做超高端,要么就是做超低端,中间基本上没什么意义,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这是哪个城市?我们不差的)
现在整个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设计师资源,要比五年前、十年前强太多了,所以想要去实现关于产品创新的洞察和想法要比过去容易很多。越往后国内市场就会越卷,我的判断是接下来出海会相对容易。现在再去看欧洲市场上的一些产品会觉得是落后的,很多产品,从品质到功能再到价格,国内品牌几乎是碾压的,遥遥领先。
出海方向,一个是东南亚,像是印尼这种新生人口一年在500万以上,不少平台已经搭起来了,中国供应链和品牌往那输出,本地化的品牌一旦做起来,这都是巨大的市场,而且东南亚是相对落后的;第二个是欧洲市场,高端,卷品质,毛利高,且市场比较健全,东欧本身也没那么发达,人口和新生儿都多;最后就是美国,抛开政治因素,美国还是一个主流市场。
从发展趋势来看,当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大后,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它一定要去输出的,另外一个是伴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快,国内企业卷的太厉害,在国内几乎卷无可卷,所以出海是一个没得选的选择,必须要去。
当国内企业在看到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卷不过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去他老家卷他。两大优势,一是品质,二是成本。
出海的挑战在于中国企业团队国际化的认知和视野,如果你要操盘一个全球市场,它最大的一个因素在于启用本地化团队,国外本地化团队做主导,中间又有中层干部能够直接和国内外老板进行无障碍沟通,他既懂中国的核心老板,又懂当地市场的主导人,能得到双方的信任,以保证两边的沟通、资源的获取以及本地化运作的一个良性运转。就目前来看,哪怕现在出海到欧洲,只要能做到本地化,足够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中国的供应链、品牌和产品去到当地,也是降维打击。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