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瑞幸“杀熟”
昨天新闻爆出来瑞幸咖啡“杀熟”老客户,“一杯咖啡,两个价格,同一杯饮品,老用户比新用户多掏6元。”
事件还原:扬子晚报报道,今年4月,南京白领朱先生与同事购买同一款瑞幸咖啡时,价差竟达6元,而他持有的“咖啡自由卡”会员身份,反而让单杯价格比普通用户更高。
当时朱先生还怀疑是否由于优惠券造成的价格不同,于是他请求同事配合自己再买一杯,没想到价格还是相差了4元。返回公司后,朱先生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他觉得自己购买的“咖啡自由卡”并未带来预期的实惠,反而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随后,他召集了几位同事,一同查看瑞幸手机小程序上的商品价格。令人惊讶的是,同样一款“大西瓜生椰冷萃”,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该饮品售价最低为10.9元,最高则达到16.8元,价差之大让人咋舌。
瑞幸“一杯咖啡,千人千价”的现象,在社交平台上早已不是秘密。小红书搜索“瑞幸杀熟”,数百篇笔记控诉着相似的遭遇:老用户价格越买越贵,新用户却能享受9.9元的“特供价”;有人注册小号薅羊毛,有人发现放弃支付后立刻收到“挽留优惠券”。(以上部分来自网络)
估计大数据“杀熟”已经是互联网企业通用模型并且为之骄傲的事情了吧?除了瑞幸咖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企业有类似的情况呢?
个人感受,首当其中的就是携程,我之前也写过因为梁建章为人口事情的呼吁,要求我们团队全部都用携程感谢梁建章,不过确实也很烦携程这一点,不仅仅是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过这一点,尤其是大家讨论到要买股票的时候,虽然知道携程厉害,梁建章通过整合并购等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垄断,还是不认可携程这样的行为,选择不买携程的股票。我经历的携程大数据杀熟?曹操出行的黑操作与携程后记 这是我之前写的经历过的,估计不少朋友都经历过。
还有哪家?滴滴出行也是一样的逻辑,就不展开说了。其他相类似的企业大家以此类推就好了。相反倒是京东为代表的老牌电商挺规矩的,最多就是忽悠你个会员费,价格不会差别太大。
除了企业这样的“杀熟”行为,其实人也是一样的。“能骗的了你的人都是你信任的人,”这不就是典型的杀熟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熟悉产生轻视”。不熟悉的时候大家还相互尊重客气,熟悉了就缺少了边界感,或多或少也是一种杀熟。父母,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或多或少的常态现象。
莎士比亚在《朱丽叶与罗密欧》写道:“在所有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距离。”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觉得寒冷。”
《论语》里有句话叫 “远则不逊,近则不恭”。基本上都是杀熟意思的解释。
很多企业用大数据“杀熟”,其实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但是最终胜出的一定是本分做人做事的企业。王兴说:“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才知道了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这也是我看好美团的原因之一,美团的无边界游戏说不上刚刚开始,,但是一定是还在继续中,还有很长的坡要爬,这才到哪里。美团的护城河很高,且上限很高,高频没有特殊情况一定会打败低频,你等着用习惯了美团的这波年轻人走到C位看看。在所有市面上活跃着的巨头企业家里面,王兴在我心里至少排在前几位,如果仅从认知上看,排名至少前三。
(利益相关,前段时间美团外卖和京东外卖大战的机会坑,我再次“上车”美团,买了美团的股票)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