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营利双增!澳优发布2025半年报

    8月27日晚,澳优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澳优实现营业收入38.8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4.1%。

    1天前
  • 飞鹤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91.5亿元,海外门店数增长270%

    8月28日,中国飞鹤(6186.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0.3亿元,现金流充沛达64.8亿元,展现出稳健的经营基本盘与财务韧性。2025年上半年,飞鹤婴配粉全渠道市场份额及销量继续稳居市场第一。期内,飞鹤以硬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发布“乳蛋白鲜萃提取科技”及国内首个HMOs全谱系数据库,科技壁垒持续加固。国际化战略提速成效显著,北美市场进驻商超超1500家,海外门店数同比增长270%。东南亚布局同步推进,成功登陆菲律宾市场。

    1天前
  • 蒙牛2025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4%

    8月27日,蒙牛发布2025年度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蒙牛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营现金流实现同比增长,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


    1天前
  • 2025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利双增

    8月28日,伊利股份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达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伊利整体婴幼儿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市场份额更是升至18.1%,跃居全国零售额市场份额第一。

    1天前
  • 小鹿蓝蓝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7亿

    8月27日,三只松鼠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54.7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8亿元。其子品牌、定位“儿童高端健康零食”的小鹿蓝蓝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占总营收的7.97%,业绩报告显示,小鹿蓝蓝在报告期内实现持续增长并盈利。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从年亏21亿到盈利,陈东升挂帅后,泰康养老迎来“大象转身”?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760

( 0 )

( 0 )

( 0 )

2025-08-07 18:03

导读:千亿级养老险企迎来“关键转折”。近日,泰康养老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突破1400亿元,净利润4.22亿元,环比增长21.7%。


作为国内首批养老保险公司,泰康养老成立于2007年,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及职工群体提供企业/职业年金、团体及个人养老保险等服务。在2021-2024年间,公司累计亏损超32亿元,母公司泰康保险集团曾三次为其增资。


上半年扭亏为盈的背后,是泰康养老业务结构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升级。那么,泰康养老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其商业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在当前环境下,养老服务行业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去年亏损高达21.7亿,

董事长亲自挂帅救急



泰康养老最初依托母公司泰康人寿的企业客户资源,以企业年金业务为主营方向。2009年获批养老社区试点后,开始探索银发服务领域。2012年首个项目泰康之家·燕园正式奠基,2015年迎来首户居民入住,标志着其养老社区模式正式落地。


这种重资产模式在初期取得成效,但也带来经营压力。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养老险公司回归主业,限制短期健康险业务。这对泰康养老造成较大冲击,其短期健康险业务收入占比近30%,2023年该项业务收入达83.2亿元。雪上加霜的是,当年公司投资端表现不佳,2023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仅1.3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是泰康养老的转型阵痛期。尽管总资产突破千亿,但保险业务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3%,全年亏损21.7亿元。母公司泰康保险三次增资共计40亿元,陈东升董事长亲自挂帅,显示出对养老业务的坚定支持。


紧接着,泰康养老立刻启动了战略调整。一方面对之前的产品体系进行升级,推出“长寿有约”和“健康有约”双产品线,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养联体”(全称“养老服务联合体模式”),结合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于一体,完成从重资产到轻重并举的养老模式转向。


这一转变立刻带来了成效,2025年二季度,泰康养老二支柱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6000亿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三支柱长期医养保障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2万人,服务企业超5500家,保费规模超30亿元,成为扭亏为盈的关键。


核心商业模式:

“保险+医养”


泰康养老能够在行业稳居前列,其核心竞争力源于独创的“保险+医养”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构建了完整的养老产业生态闭环。


2024年8月,泰康对之前产品升级打造了“双有约”系列产品矩阵。“长寿有约”让客户在购买年金险的同时,还能获得高端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健康有约”则把保险和医疗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从健康管理到疾病治疗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这


2025年开始全面推进城市“养联体”战略,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例如,泰康之家的旗舰养老社区(如燕园)提供高端医养服务,同时通过城心养老机构(如和平府)和社区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至周边社区和家庭,实现资源协同。



截至2025年6月,泰康之家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其中25个项目投入运营,服务1.7万名长者。社区内居住着32位百岁老人和2800多位90岁以上长辈,平均年龄83岁。


泰康养老把保险业务和养老服务打通,用保险资金支持养老社区建设,再用养老服务的收入反哺保险业务。同时,公司还接入了高端医疗资源,并培养护理人才,实现医疗、护理、生活相结合。


养老社区服务行业的

“未来之战”


当前养老社区服务行业正处于“冰与火”的交织期。一方面,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预计2035年突破4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另一方面,行业面临三大核心痛点:


首先,资金压力首当其冲。养老社区单项目投资额普遍在10-20亿元,回收周期长达10-15年。以泰康燕园为例,总投资达54亿元,从开始建设到实现收支平衡用了近6年。这表明行业的准入门槛极高,没有千亿级别的资金实力,企业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其次,服务能力不足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市场上真正能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社区数量有限,专业护理人员缺口明显。很多养老机构在医疗资源对接、慢性病管理、紧急救治等方面都存在短板,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最后,市场认知仍需培育。根据人社部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养老金账户开户数量已经突破7000万,但实际进行缴费的比例只有20%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但危中有机。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有望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加大。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从泰康的实践经验来看,将保险产品、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这种模式既缓解了资金难题,又提升了服务质量。但在未来,这类企业还是要解决资金周转压力、优化投资回报周期等核心问题,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培育更成熟的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在银发经济浪潮中把握住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