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1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1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1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1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对比18家上游乳企财报:乳业竞争分化明显、细分领域贡献增长动力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3543

( 0 )

( 0 )

( 0 )

2020-09-03 09:56

导读:近日,多家国内外上市乳企陆续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报。昨天主要分析了以婴配粉作为核心业务的乳企,财报业绩普遍看涨,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具体可见《对比飞鹤、伊利、达能、惠氏、健合、澳优等多家乳企财报,揭开这几大行业发展趋势和增长点》)。


作者:奶粉关注


但从财报来看,上游乳企上半年并不是很顺利,盘点发现等多家国内上游乳企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受均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二、三季度多数乳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区域乳企在自负盈亏中徘徊不定,利润差异明显,当然以细分产品为主业的乳企增长更为迅猛。


20200903094603.png


行业竞争格局分化,强者恒强


从数据来看,超百亿的乳品企业仅有3家,其中伊利以473.44亿的营收和37.354亿的净利独占鳌头,且在近期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排名逆势上升至第五名,进入全球五强;蒙牛营收375.34亿,排名也在上升,目前位列第8名,与第三名的光明相差超250亿元。另外蒙牛上半年的营收,相较于包括光明在内的其他16家乳企的营收相加,还超出近百亿,可见即便在上游乳业,同样面临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即将进入寡头竞争阶段。


当然蒙牛上半年的营收及净利都是负增长,蒙牛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集团的额外成本增加,其中包括在疫情期间为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正常复工复产而投入的额外疫情防控费用、为降低库存而投入的额外的营销费用以及向社会捐赠的现金及乳制品。另外蒙牛2019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后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奶粉企业贝拉米,其在公告中表示,如不包括这两个企业的业务收入,该公司上半年可比营业收入为368.87亿元,同比增长9.4%。


而从财报来看,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皇氏集团、骑士乳业、庄园牧场等区域性代表乳企利润差异明显,科迪、庄园和圣牧的营收均在下滑,且科迪下滑较为严重,对此,科迪乳业表示,上半年乳业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经济形势及金融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公司融资,面临外部环境变动挑战,在业务经营上也遭遇更多不确定性。随着流动性波动加剧,公司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成本上升,对上半年经营产生影响较大。


皇氏虽营收正向增长,但利润却下降近100%,其实皇氏集团近几年来受文化产业投资失败影响,其营收逐年下滑,净利表现也不理想,负债率也连年走高。


新乳业的营收及净利也均在下滑,但新乳业表示,一季度承压较大,二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取得了正增长,拉回了一季度的下滑势头。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存在商超减少营业时间、人员流动受限、学校延期开学等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


事实上多个乳企指出,营收或净利的下滑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物流受阻,产业链上游奶源跨区域运输调动受限、部分终端网点关停、学校延期开学等导致乳制品终端需求被抑制;另一方面,为复工员工提供防疫物资、消耗渠道库存营销费用以及捐赠物资的额外支出也对营收造成负面的影响。


可以看出,像伊利等巨头乳企市场占有率依旧稳步上升,而原本属于巨头阵营的光明和三元却连连错失市场,区域性乳企更是困难发展,,盈利能力受限,近年来部分已被头部乳企收购,可以想见,未来随着头部乳企在上游建设、原奶、液态奶等方面不断发力,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困难。


细分品类增长明显


除奶粉行业外,其它乳制品行业同样呈现出高端细分贡献增长亮点的趋势。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奶酪,从财报上看,国产奶酪第一品牌妙可蓝多营收10.83亿,同比增长51.74%,净利增速更是高达727.87%。另外伊利、蒙牛都在财报中指出了奶酪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也先后成立奶酪事业部。而蒙牛对奶酪的发力更是迅速,不光入股妙可蓝多,还与爱氏晨曦合作成立新的奶酪公司。


事实上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奶酪渗透率快速提升,行业爆发趋势明显。据统计,中国奶酪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实现翻倍,儿童成长类需求及西式餐饮增长将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光明乳业、恒天然等企业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零食奶酪产品。


另外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头部乳企均在财报中指出了低温液态奶的增长。


蒙牛表示,高端UHT奶、乳饮料、高端鲜奶、奶酪等优势品类和新品类,均实现了远超预期的增长,常温纯牛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奶酪等品类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旗下高端低温液态奶“每日鲜语”实现了三位数增长,稳居高端鲜奶第一品牌。


同时尼尔森数据显示,伊利低温液态奶市场零售额份额同比提高了0.3%,另外伊利财报指出,低温纯牛奶和奶酪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电商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


而光明指出,今年上半年营收明显提速主要得益于液态奶(尤其是低温奶)、奶酪与境外业务的增长。并且光明将光明乳业将低温鲜奶业务继续作为发力的重点。


另外市场现状显示,随着国内常温奶业务增速放缓和冷链运输产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乳企加入到这一赛道之中,其中也包括了伊利、蒙牛两大巨头,低温鲜奶几乎成为大型乳企的标配产品。


当然疫情催动消费者免疫需求增强,以及政府提倡健康饮食,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功能性需求进一步扩展,头部乳企在有机液态奶和低温酸奶等业务线上也在加大投入,同时产品趋势也较为明显,更加趋于高端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