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湖南鼓励生育新政出炉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婚假产假延长,鼓励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将职工的婚假延长至20天;对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女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至188天。无痛分娩进医保,《措施》将孕产妇们关注的“无痛分娩”,即椎管内麻醉,纳入医保甲类诊疗项目,个人自付比例降低到0%。此外,还包括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流程,将生育津贴发放到女职工本人;增加托育服务供给;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等政策。

    1天前
  • 美素佳儿联动车企开启跨界营销

    荷兰皇家菲仕兰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美素佳儿“抢先出圈”,官宣携手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启动主题为“守护无界,去见世界”的跨界营销。双方还将在2026年春季正式开启“10000公里守护接力挑战”,邀请亲子家庭带上美素佳儿,驾驶沃尔沃XC70,完成一场横跨亚欧大陆的家庭成长之旅。

    1天前
  • 乐舒适启动招股

    10月31日,乐舒适(02698.HK)在香港启动全球招股。公司计划全球发售9088.4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部分为8179.56万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为908.84万股。本次发行获多家基石投资者参与,包括Arc Avenue、BA Capital(受新加坡金管局监管)、北京顺澳、HCEP、NewTrails、南方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华夏基金(香港)等。基石投资者已同意在满足相关条件后,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约1.39亿美元(约合10.8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1天前
  • 安奈儿三季度亏损收窄

    营业收入约为1.06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6%,而年初至报告期末的营业收入约为3.69亿,同比下降18.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0.34亿,同比有所改善,增长了28.61%,年初至报告期末的净利润约为-0.63亿,同比增长19.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约为净利润-0.34亿,同比增长28.10%,年初至报告期末约为-0.65亿,同比增长18.65%。

    1天前
  • 雅戈尔发布最新财报

    根据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尽管雅戈尔集团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整体营收面临下行压力,但其以品牌服装为核心的时尚板块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2025年前三季报显示,雅戈尔实现营业总收入67.77亿元,同比下降19.32%。时尚板块逆势而上,营业收入50.37亿元,同比增长9.86%。其中,新成员与孵化品牌贡献了重要增量。特别是法国奢侈童装品牌BONPOINT的并表,为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母婴店的五大死法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4355

( 0 )

( 0 )

( 0 )

2021-06-30 09:09

导读:早在去年我们走访山西线下渠道时,就有母婴连锁老板表示,“对母婴店来说,2021年既是决胜负也是决生死的关键时期。”近期,在我们的采访中,一石家庄母婴连锁老板直言“如果前两年更多的是门店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今年更多的就是生死压力。”


从承压前行到艰难求生,越来越多的母婴实体开始考虑如何活下去!


作者:新母婴店


今天,我们就对近几年来线下母婴渠道的各种死法做个盘点,分析下翻车原因,借此来规避风险,更好地“活下去”。


越是跟风大搞价格战,死得越快


纵观中国消费市场,各个领域、线上线下,价格战的声音此起彼伏,从未停止,终结于价格战的门店更是不计其数,母婴店也不例外,从一开始比着降,对着降,降到最后做起了亏本买卖,比谁更亏最后双双关门。


都说价格战害死人,可是为什么线下母婴店还是喜欢动用价格手段?原因就在于见效快,无论是打折、促销还是做活动,其本质上都是在变相降价,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然而,更多时候降价一旦让消费者成瘾,就很难戒掉,尤其是在价格战的激化下,产品越卖越低价,利润越赚越少钱,渠道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白忙活一场。


因此,对于渠道来说,价格战无疑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获取营业额增长的额方式,但这个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终将涸泽而渔。


品类选错,产品白做


“做大通货太累,压货压死了。”这句话是近年来在走访渠道时听到的最多的。一位婴儿食品省级经销商向我们表示,奶粉大品牌已经把母婴店绑架了,基本不赚钱,但门店不得不卖,不为赚钱,只为引流,因为你不卖别人就会卖,顾客就会被别的门店撬走。而且,大品牌出了新系列大家还是要抢,撑门面、做引流,面子还是得有。

尽管现在大家直呼“卖奶粉不赚钱了”,但奶粉依旧是门店表现最为强劲的品类。但同时摆在面前的事实上,奶粉的销售额持续走高的同时,毛利率却也是一降再降,尤其是近两年窜货乱价严重,还在一味的遵循“奶粉独大”的原则只会把门店陷入两难的局面中。

于是不少母婴店主开始急寻新品类,有的开始找细分来做,接连上架有机奶粉、羊奶粉、A2奶粉、小分子奶粉等,有的开始切品类切趋势,提升辅零食、营养品等品类在门店中的占比,其初衷都是对的,但关键在于找对品牌。无论哪个品类,当下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品牌化”,如果说早些年仅靠门店的推销就可以卖货,随着近年来学习型研究派爸妈当道,如果还是一味地上架没有品质保证和品牌力加持的新产品,很容易翻车。


只关注宝宝需求,忽略母婴+群体


二孩政策开放之后的“婴儿潮”没有到来,而近几年的出生率直线下滑却是真实存在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2020复合生育率1.3,伴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红利结束,母婴行业正式步入存量市场,换句话说,如果还是执着于单一的宝宝经济,市场份额恐会越来越小。

在过去,母婴店售卖的产品基本是围绕宝宝生命全周期,然而当下,新生儿数量越来越少,可服务的宝宝群体更是十分有限,加之各大渠道多方竞争,固守宝宝群体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沼。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预测,未来5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0-4岁的人口是下降的,5-9岁是增加的,10-14岁是平衡的。可见,出生率放缓背景下,中大童、二胎家庭成为中国母婴市场人口新红利,其中3岁+以上人口规模化增长更是直接催生了中龄&大龄儿童母婴消费品市场的爆发。而母婴店如果卖不了中大童的用品,做不了早教育儿、亲子互动等,那损失的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孕产妇群体也是一样,如今已经成为母婴的一个消费入口,而如果母婴店只关注宝宝需求,服务不了孕产妇群体、难以和母婴家庭产生强关联......这样的母婴店势必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活下来。


只做线下就离死不远了


理论上来讲,线下实体母婴大多是当地市场催生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它们在特定区域经营时间较长,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还会根据地域客户消费习惯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做调整。一来培养了用户习惯,使其形成极强的依赖性,二来,深耕本地多年的门店经营和会员管理运作可以积累大量的会员数据,深知什么样的品牌卖得好、什么小品类卖不动,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优势,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纷纷选择线上消费线下体验,如果线下母婴店还一味流连于周边三公里或五公里,沉迷于线下卖场交易,那他们的经营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全渠道已成为下线下母婴店必须去构建的能力,如今一个只懂得线下销售推广的门店是不合格的,


盲目的扩张只会加速死亡


不止一家母婴连锁曾在母婴行业观察举办的大会上直言:“还是会继续开店”,也就是说,线下渠道扩张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盲目”二字。盲目扩张更多的时候是陷阱,因盲目扩张导致的业务停摆、人员流失、债务高企、走向末路的案例并非少数。


众所周知,连锁扩张的前提是单店盈利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开一家店成功了,紧接着完全的复制粘贴后开十家店照样可以成功,这取决于行业大环境、门店选址、经营管理、运营模式、供应链体系以及各自区域的消费市场及消费者实际情况等多重因素。


尤其是当下大环境遇冷且行业竞争加剧,如果仅是因为一个店生意不错,就立刻搞扩张,如条件具备,那是可行的,问题是很多店主全凭热血,不是凭实力,店面多了后就开始顾此失彼,结果两边都经营不好,扩张地越快死得越快。


母婴零售行业虽难但始终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要学会避坑。2021年7月11日~13日,来上海参加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消费迭代风起时·2021第七届全球母婴大会”,届时与百余位资深嘉宾一起聚焦大变局下母婴行业的变化与趋势,来现场,一起聊一聊母婴零售连锁的趋势与未来。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