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一到夏季就负面多,国货防晒动了谁的奶酪?

产业

小六

阅读数: 3955

( 0 )

( 0 )

( 0 )

2022-05-16 11:06

导读:理性看待“委托加工”,用“套证”污名化国货化妆品不可取!品牌与工厂共创产品实为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需求,符合我国现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且值得鼓励!故意混淆“违规套证”与“合规合作”,蓄意误导消费者,矮化新消费国产品牌,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随着夏季来临,防晒产品也进入了销售旺季。市场数据节节攀升的同时,舆论场也变得格外热闹。


近日,围绕化妆品行业“特证”、“套证”等问题,网红大V和行业专家分成了两个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一些网红大V看来,凡是“套证”产品,就说明国产品牌实力不足,说明化妆品市场混乱,说明国货品质不如进口产品。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角度,却有不太一样的结论:品牌与加工企业合作生产或授权使用,是化妆品行业普遍采用的做法,像一些视频中涉及到的花西子、UNNY、海龟爸爸等,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用“套证”来污名化国货化妆品,不科学也不合理。甚至某种程度上,这种产业链合作的产生,正是源于比国外严格得多的国内化妆品监管体系。


那么,对于目前市售的防晒化妆品,应该如何选呢?


合作使用符合我国现行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由国家注册管理。药监局审核颁发过“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以下简称“特证”),才能生产销售。


条例对于特殊化妆品监管严格,一个“特证”配方至少需要1-2年才能审批通过,经安全性和功效性检测、安全性评估、国家药监局审评层层通关才能到手。


拿防晒产品“特证”为例,“首先要经过防晒指数的测试,涉及人体试验,过程至少需要6-8个月,随后要提交监管系统,大概3个月时间才会给予第一次回复。如果是儿童产品,因为安全性要求更高,还会有更多的毒理测试。1-2年是很保守的时间估计了。”从事化妆品行业十多年的产品总监戴凝烟(化名)介绍说,而从另一个方面看,监管的严格也让“特证”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有保证。


而在包括泰国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并无“特殊化妆品”概念,防晒产品也属于普通化妆品,满足当国化妆品规范、生产企业做防晒指数机器测试即可,无需做人体防晒指数检测。相较国内监管流程少、审批快。


这些产品流通到国内,如果走跨境电商路径,就不需要在国内申请“进口特证”,只需满足进出口相关规范,就可以在线上渠道销售。


“你在天猫搜索防晒产品,销量前列的那个泰国品牌就是直接走跨境电商路径的,并没有做国内‘特证’审批,当然并不是说这款产品就有品质问题,但如果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产品,在国内做起来要麻烦和繁琐得多。”戴凝烟(化名)补充说。


正因为国内严格的监管体系,一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资质合法合规的工厂会提前申请和储备一些“特证”。品牌方通过层层遴选,从不同工厂的“特证”中筛选出吻合自己产品研发理念的配方,展开合作,是化妆品行业内通行的做法。不止是国货,出于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需求,国际化妆品大牌在国内也是如此。将这一行为简单粗暴理解成“没实力、没研发、产品不过关”,属于典型的外行误读。“也不排除有人借‘套证’一词故意混淆违规套证和合规合作,蓄意误导消费者,矮化新消费国产品牌。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业内人士表示。


用“套证”污名化国货化妆品不可取


行业内,“违规套证”行为也确实存在。“‘违规套用特证’,指的是品牌不具备特证使用权,实际产品与特证无法对应,包括产品名称、配方、成分内料等。”广东省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郭尚表示,“违规套证”的产品,其质量与安全都无法保证,是监管和行业严厉打击的对象。


20220516111330.png

△什么叫套证呢?郭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7月发布通告查处的“伊丽莎柏早霜、晚霜”就属于这一情况。这两款化妆品未经注册或备案,违规套用“米契尔美白祛斑霜”(国妆特字20190065)、“幽爽臻白祛斑乳霜”(国妆特字20111108)两款产品的注册编号进行生产销售,被责令停止销售和依法严肃查处。


20220516111340.png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图


实际上,随着化妆品监管新规出台,监管力度持续提升,这种“钻空子”的违规行为已经极少发生,一经发现也会像“丽莎柏早晚霜”一样,被相关部门严惩重罚。


而此次被一些自媒体炒作的“套证”视频中所涉及的品牌,比如花西子、UNNY、海龟爸爸等,都不属于上述情况


这些品牌或是直接借助成熟工厂的资质证件进行销售,或是品牌与工厂共创产品,由工厂申请特证,品牌进行推广销售。而无论哪种情况,产品的备案、生产、销售流程都在国家监管下,一个特证严格对应一个配方,产品需定期接受国家抽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据悉,一些有研发实力的品牌也并非简单地将特证“拿走”使用,而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参与到产品的优化升级。


花西子此前回应表示,花西子防晒是与生产方科玛共同研发,由花西子提出产品概念,负责提供天然植物成分的活性添加剂,在妆效、防晒SPF值等有效性层面进行生物学研究、人体功效评价、消费者评测,并基于上述研究和评测结果,提出调整配方或研发方案的思路。科玛进行配方的组合和调整


作为儿童防晒产品代表的海龟爸爸,则是在针对工厂的成熟配方,进一步强化生产品质监管,并对产品就技术、生产工艺、工业设计等方面予以支持,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相关措施建立在配方与特证对应不变、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另据透露,海龟爸爸目前已自主研发、储备了十多个特证配方,其中部分已经提交备案申请,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市场。


郭尚指出,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国产品牌在研发上逐步去投入努力应该是值得鼓励的,用所谓“套证”来给国产品牌“扣帽子”并不可取,考虑到对国产和进口化妆品的监管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做对国货品牌的发展也不公平


20220516111346.png

△广东省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 郭尚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防晒产品可以放心使用?


一位儿童防晒赛道头部品牌创始人给出了一个“1234公式”:一看特证,二看肤质,三看成分,四看第三方权威报告。


可以说,“特证”是防晒产品的“健康码”。工厂方有注册证,授权品牌方使用,只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注册或备案,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备案平台上查询到“特证”,且产品名称、注册生产公司名称地址、成分、批准文号等信息完全对应,产品就是合规的。


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不同侧重的产品。医学媒体丁香医生就认为,防晒产品的挑选,也视乎使用者的肤质:耐受性皮肤,选择防晒霜基本百无禁忌;敏感性皮肤则要小心一点,轻度敏感推荐使用少防腐剂、少香精、无酒精添加的产品;重度敏感则推荐使用纯物理防晒霜。


在儿童防晒产品的选择上,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对化学成分易过敏,所以“纯物理防晒”正在成为家长的首选。但专家提醒,同样是“纯物理防晒”概念,也要关注产品的成分表。2021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里明确提到,“儿童化妆品应减少配方所用原料种类”。市场上多数儿童防晒产品成分多在14-37种不等,但也有个别产品将成分极致精简到12种。


此外,权威的第三方报告、标准,如美丽修行、美国EWG标准等,也是购买防晒产品可以参考的指标。“专业机构从产品的配方、成分出发给出的权威鉴别,也会比从常识角度主观推测的自媒体更靠谱一点。”上述业内人士建议。


文章来源: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