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忽然一周 | 5个系列婴配粉批件信息公布;政协委员: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达能最新财报发布,爱他美表现亮眼
2025-03-03 17:06
AI技术赋能母婴育儿迈入深水区,哪些品类有望最先爆发?
2025-02-26 10:59
2025母婴行业新风口!五大消费趋势驱动行业增长
2025-02-24 10:44
奶粉囤货愈演愈烈、门店三天做一个月营业额……是福还是祸?
导读:最近,来自凯度消费者指数基于三段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一项市场数据显示,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婴配粉阶段性囤货愈演愈烈,尤其2022年当大部分人以为疫情已经可控、情况向好发展时,新一轮疫情打了个大家措手不及,封闭期间大量家长恐慌性备货,一季度囤货行为也上升到顶峰。甚至前段时间一款热门进口品牌奶粉单听最高卖到800多元,都一罐难求。奶粉卖出了“人参价”,消费者还要找各种人脉、资源才有可能买到一听,这放在平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囤货峰值过去,紧接着就是销售额大幅下滑,门店短期内赚的“红利”能否可持续,这是个问题。
为此,我们通过母婴行业观察直播大课,在4-5月份集中调研了一大批母婴门店,其中既有坐拥上百家门店的大型连锁,也有深耕一个城市拥有十多家店的小连锁。
来自苏州的一家母婴店老板表示,“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开启静默模式的前三天,我们有些门店三天做了一个月的营业额。”
山西谷子孕婴创始人李志恒在直播中分享到,今年疫情期间,他所在的门店有两个核心指标在高速增长:客流量、客单价。
在行业一片哀鸿遍野、关店裁员之际,这个时候门店增长的客流是从哪来的?
李志恒告诉母婴行业观察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许多原先主要在网购渠道的顾客,现在来到门店的特别多。原因有两个:门店网红商品、热门品牌多了,他们觉得实体店有了,我还是在实体店买得放心;物流不通畅时期,消费者别无先择,只能到门店买。“所以我们突然发现最近增加的好多新会员,大多是原来热衷网购的辣妈。”
第二,疫情政策影响下,许多人都有恐慌性囤货的心态,尤其像奶粉、纸尿裤这样的刚需产品,早已进入有娃家庭囤货清单的置顶级别。在这期间老会员大量囤货,客单价也就变得非常高。
这种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会不会影响后续的生意?一时间涌进门店的大量新客,囤完一波还会来第二次吗?会不会疫情好转之后就转头返回线上了?
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留存和复购”。把这批新客留住,继续沉淀老客,门店应该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有没有专业的服务?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无从下手时,门店导购是否具备精准的产品知识和丰富的选择经验,当妈妈因为宝宝任何一点小问题焦头烂额时,门店能否能提供专业服务能力和全套的解决方案。此外,门店在会员体系建设、销售、管理、数字化运营等多方面的专业实力都要不断提升。
商品结构全不全?有没有特色产品?消费者在线上种草的网红产品能不能在你的门店买到?妈妈进到一家店能不能实现一站式购物,节省更多时间精力,这都是门店要考虑的。
如果只做开在线下的生意,路会越走越窄。越是在疫情冲击线下实体的时候,一些线上化、数字化转型起步比较早的门店越是受益。门店有小程序、有线上商城、日常还在做直播,疫情期间24营业,支持同城配送,消费者既可以随时随地到店里体验,遇到特殊天气出行不便、宝妈独自带娃手忙脚乱、储备不足应急需求等种种窘况,还能保障宝宝不断粮,消费者对门店的信任度和依赖自然会越来越高。
能把这些方面都做扎实的门店,“囤货”期过后奶粉生意应该也不会差。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