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开启公开招股

    9月15日,高端母婴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开启公开招股。根据公告显示,不同集团于9月15日-9月18日公开招股,此次IPO BeBeBus计划发行10,980,9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98,100股份,国际发售9,882,800股份。据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该集团计划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2小时前
  • Bubs任命新独立董事长和董事总经理

    9月15日,澳洲奶粉公司Bubs宣布两项人事任命:非执行董事Paul Jensen即日起接任独立董事长,Joe Coote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两项任命立即生效。Paul Jensen自2023年起担任Bubs董事及审计与风险委员会主席,拥有超过20年董事会经验。Joe Coote于今年7月被任命为公司CEO,在消费品、乳业和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具备丰富领导经验。(公司发布)

    22小时前
  • 伊利集团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在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伊利集团从500余家行业翘楚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的信息显示,经审查,共有541家组织和73名个人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受理名单,评选围绕质量创新发展、效益提升和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推广等方面展开。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投票表决,伊利集团与中核核电、中国船舶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等“国之重器”企业一同荣获该奖项。

    22小时前
  • 宝贝与我发布公益项目成果

    9月15日,Arla Foods旗下高端婴配粉品牌“Arla宝贝与我”,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内隆重举办“救助动物·从投开始”公益项目成果会。活动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启动,以“低门槛、高价值”的方式让消费者与生态保护产生紧密联结。家长们只需将空罐投递至门店,便可化身野生动物的守护者。短短两个月,覆盖全国十四个省份,两千余家门店化身公益中转站,吸引近2.8万家庭参与,累计回收空罐约九万个。其成果为上千只鸟类提供越冬庇护和取食支持,还帮助救助站配备了未来五年所需的监护仪、急救药品等设备。

    22小时前
  • 泡泡玛特德国首店开业点燃消费热情

    泡泡玛特德国首家门店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该品牌首次进入德语区市场的重要一步。继品牌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布局线下门店后,泡泡玛特选择在年接待游客近1300万人次的柏林落子,毗邻柏林电视塔、红色市政厅等著名景点。作为泡泡玛特首次进驻德语区市场的重要节点,柏林首店开业当日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来排队打卡,门店内外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生活日报)

    22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最新从业者调研:近8成母婴店业绩大跌,2023年成生死之年?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5596

( 0 )

( 0 )

( 0 )

2023-02-20 11:14

作者:新母婴店


导读:过去几年,实体零售行业颓势尽显,“今年是最坏的一年,明年会更糟”的声音萦绕于耳,尤其是线下母婴店,进店率下降、出生人口下滑、窜货乱价“三座大山”压顶,难字当头早已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什么时候是个头?什么时候行业能好起来?什么时候生意能有增长?”已然成为从业者的灵魂三连问。


去年年底新母婴店针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母婴店进行调研,以图反映2022年母婴店从业者这一群体真实的生存经营情况。


关店数远超开店数,2022年谁在“断臂求生”?


去年受疫情反复影响,整个母婴实体零售行业拓店显著放缓的同时,关店数与日俱增。据新母婴店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近7成的从业者关店数大于开店数,仅10.53%的从业者未在逆势中延缓其拓店计划。


1111.png

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2022年12月


这其中,传统母婴店首当其冲,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开始向利润门店倾斜,优化掉业绩不好或是绩效不好的门店,整个行业的关店歇业正在无声而猛烈地发生着。以米氏孕婴为例,2022年门店持续收缩,从过去的320家直营店到如今不到200家。此外,有品牌商家透露,武汉去年仅上半年就关停了400多家母婴店,贵州市场上2022年关掉的门店也很多,首先是乡镇门店,再是县城夫妻老婆店。”在近期和一渠道老大的沟通中,据他表示,“母婴店的规模还在持续萎缩”。


业绩利润大幅下滑,母婴店现结构性亏损?


在我们走访线下渠道时,有从业者直言“多数零售商都呈现利润下滑趋势,30%以内算不错的状态了。”这一点在我们的调研中也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相较于2021年同期,2022年仅11.84%的母婴店业绩上升,超8成母婴店利润明显下跌。


2222.png

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2022年12月


销售额下滑或在意料之中,一方面,2022年疫情还处于胶着状态,防疫防控区域的母婴门店被迫停业无法开工,客流量减少,业绩自然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新兴渠道崛起,线下母婴店不再是母婴消费的必选项,存量竞争下的用户分化也使得门店潜在客户减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门店整体销售额产生影响。


3333.png

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2022年12月


再谈到门店利润的下行趋势,事实上这一现象并非自2022年才开始,一边是主力品类的增长乏力,一边是固定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只增不减,无数的从业者亲身印证母婴店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了。阿拉小优董事长李茂银也表示,“全行业面临结构性亏损,奶粉作为母婴店第一大品类,销售占比超55%,但毛利仅为14.8%,而门店包括人工、房租、水电费等在内的固定经营费率达到了20%。”


婴童食品仍是主力,母婴店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据新母婴店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门店涨势较好的TOP品类分别是奶粉、零辅食和营养品。奶粉自不必多说,除了是消费者端不可或缺的“刚需”,由于是销售和利润大头,不少传统母婴店为了保住门店现有的营业额,逐年提升奶粉占比,有的甚至达到55%左右。


5555.png

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2022年12月


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众多母婴店早已将靶心瞄准了婴童零辅食。有不少门店老板表示“零辅食一定是后起之秀,这两年零辅食在门店的占比提升明显,可以明显感觉到消费者的需求是在的。”就目前来看,整个零辅食行业的品类渗透率、复购率及客单价等还相对较低,与此同时,细分新品类也在不断涌现,品类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于母婴店来说确实不失为一个增量之选。


再说营养品,这两年似乎迎来了高光时刻。在去年我们走访渠道的时候,也有不少从业者明确表示了对这一品类的看好,“奶粉是门店的生命线,保健品是门店的利润点”。从用户角度,新生代年轻爸妈对于专业营养的需求持续提升,对更为专业化、精细化、创新化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主流育儿人群的科学育儿理念出发,母婴店也要不断调整产品策略与品类布局,尤其是在奶粉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母婴营养品确实凭借着高毛利以及强需求一时间成为渠道首选。


毋庸置疑,从整体趋势上看,婴童食品这一大类在母婴店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然而聚焦当下,尤其是2022年,在奶粉和营养品经营上,门店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55.26%的门店奶粉销售利润双下滑,51.32%的门店营养品销售利润双下滑,相比之下,纸尿裤的销售及利润在门店中的下滑程度更甚,达到了63.16%。


6666.png

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2022年12月


以营养品为例,目前在门店尚处于“知道是趋势但就是干不好”的尴尬局面,原因或是以下三点,一是,市场上都是5千万以内规模的小品牌在运作,低水平复制成常态,母婴店选品遭遇瓶颈;二是,厂家赋能不足、门店经营受限,因零售商自身专业性不够,厂家也没有给到相应的培训支持,专业销售成问题;三是窜货乱价问题频发,高利润也可能成为泡沫。


而纸尿裤的营收利润双下滑或可归结于,不少线下门店已不再将纸尿裤作为门店重点经营品类,也不再对其寄予更多期待。这一点,在我们走访线下渠道时,也得到充分印证,当问及母婴店老板当下门店的高利润产品,他们的回答要么是营养品、辅零食甚至是棉品等,完全没有再提到纸尿裤,与此同时,我们在逛店过程中,看到纸尿裤的陈列不再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其原本引以为傲的引流作用也在被逐渐削弱。


进入2023年,报复性反弹or渐进式复苏是否会到来我们尚不可知,门店的生意能否重回巅峰时刻其实更多考验的是经营者本身。4月13-14日,杭州,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重磅来袭,到现场,共同探寻母婴渠道的增长机会与未来出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