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2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2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2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2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单体店靠老板,系统店靠资源,中间的母婴店挺不过2024?

产业

小小刀

阅读数: 1850

( 0 )

( 0 )

( 0 )

2024-02-27 15:36

导读:2023年,线下母婴零售渠道的内卷外斗一度达到峰值,一方面,精品、调理型等新兴母婴店与传统单店、系统的对抗态势加剧,优化、转型、双向融合的呼声此起彼伏,另一方面,赛道整体愈发趋于集中化,存量竞争下从早期的“大鱼吃小鱼”向“群鱼吃大鱼”加速演进。


目光所及之处,关、并、扩、收的戏码频繁上演,线下母婴店的终局在哪里?


在母婴行业观察团队近几年密集走访线下市场时,得到的一致反馈是,“行业洗牌或早或晚,死掉一批还会新出来一批,但有价值的母婴店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例如在走访贵州市场时,就有从业者提到,“现阶段有两类母婴店相对过得好点,一类是大的系统店,有平台资源、有行业话语权、后端有供应链支撑,另一类是精品网红单店,靠老板和老板娘支撑,中间的有3-5家店的最难受。”


今年在福建市场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表达,“单体店靠老板,系统店靠资源,中间的没法干。”


总结来看,行业淘汰赛背后,其实并非只是规模的压制、业态的衰败,门店本身的经营能力始终占据主导,独特性、专业化、服务化才是最强的黏性。


单体店:强IP打造,让老板先成为门店代言人


于多数的单体母婴店而言,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关乎于“特定人群”的私域生意,到店消费者追随的是门店创始人或店长。譬如最为传统的夫妻老婆店,一般都是扎根当地已久,依赖于较强的人际关系做生意,老板热情顾客熟络,情感链接强;之后的精品母婴店做好做大的前提则是需要店主或加盟店主有一定的社会圈层和客户资源,以便其能够去更好的开拓市场;健康调理型门店也是一样,以专业服务和系统输出为导向,深化与消费者的链接和互动,这其中,具备体系化营养知识的店长是营养品生意的强支撑,专业性、价值感是其绝对竞争力。

    

细究之下,做得好的单体门店共通之处就在于,它有核心、有人设、有IP,有其不可替代性。换言之,如果老板和老板娘自己立不住,小店真的很难生存。


系统店:优化配置,以规模效应作用门店效益


在线下母婴零售连锁发展初期,门店数量越多、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实力越强,话语权越显著,因此,大的系统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着绝对优势。但伴随着用户需求升级、渠道多元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曾经称王称霸的大系统也开始面临增长难题,甚至有从业者直言,“店越大的老板越痛苦,店越多的老板越难受,背负的成本太高,亏完之后没有资本注血就会很难。”


尤其是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很多系统店开始着力于优化掉低效门店,福州爱婴室副总经理江良生也谈到,“疫情几年总的门店数量并未增加,但是每年至少有15家左右的店铺在调整升级。”


诚然,大系统虽也面临大大小小的挑战,但因其在资金、资源等方面有较大优势,若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充,能平衡好资源配置,其抗风险能力显然要好过单体门店。


2月29日,福建厦门海沧正元希尔顿逸林酒店,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新渠道大会&增长品类大会”将重磅来袭,一起来探讨母婴店未来的机会和出路。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