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森马服饰:2025一季度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38%

    4月28日,森马服饰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下降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8.12%。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87.95亿元,应收账款为12.1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43亿元。


    1天前
  • 斯凯奇:2025第一季度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尽管撤回业绩指引,但斯凯奇第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了7.1%,达到24.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4.3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1天前
  • 伊利开拓新品类,入局婴儿水

    4月27日,伊利金领冠在长白山举办泉爱宝贝婴儿水新品发布会,发布宝宝专属饮用低钠淡矿水,标志着这家乳业巨头正式进军婴幼儿饮用水领域。据悉,伊利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并采取瞬时高温灭菌工艺、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并未将这款婴儿水视作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纳入金领冠品牌旗下与奶粉冲泡场景形成强关联,进而对接母婴群体的实际需求。


    1天前
  •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 AppStore 购物榜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并一跃成为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四名。(北京日报)

    1天前
  •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4月25日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央视财经)

    1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回顾特配粉四十年发展史!如今飞鹤、伊利、宜品、澳优、和氏都瞄准了这片新蓝海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2560

( 0 )

( 0 )

( 0 )

2024-06-20 10:21

作者:奶粉关注


导读:近年来,在人口红利式微、奶粉市场大盘缩减的情况下,特配粉热度逆势增长,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根据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特殊配方奶粉在天猫+淘宝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9.1%,增速在整个婴童食品大盘中位列前茅。


特配粉四十年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步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发和生产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以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婴幼儿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21世纪初:监管趋严

21世纪初,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2010年卫生部发布第一条特医食品相关政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对特配粉的定义、技术、原料、成分等做了明确要求。截至2013年,我国特医食品形成了“1个规范标准+2个产品标准”的标准体系。


2016年至今:配方注册与加速布局

2016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使得特医食品合规化,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特医食品元年”;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2019年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新修订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和5月修订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我国特医食品的顶层制度设计。


特配粉何以成为刚需新蓝海?

1、从消费端看,需求是激发特配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随着新世代父母精细化喂养观念增强,对于婴幼儿乳糖不耐受以及消化吸收障碍等特殊需求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我国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群体日益庞大。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发病率可达46.9%-70.0%,每个宝宝平均每年腹泻约2次,进一步激发了防腹泻、抗过敏等细分需求的增长。


2、从品牌端看,婴配粉内卷加剧之下,奶粉品牌纷纷寻求新的发展品类,对特配粉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雀巢、达能等国际品牌在特配粉赛道深厚的科研沉淀毋庸置疑,圣桐特医、宜品特医、爱优诺等深耕特配粉赛道的品牌不断完善产品矩阵;同时,飞鹤、伊利、澳优、君乐宝、和氏等综合性乳企也在加大科研、供应链投入。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28款特医食品通过了注册审批,分别来自20家企业,其中乳企有四家,分别是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款)、石家庄君乐宝太行乳业有限公司(2款)和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2款)、纽迪希亚(1款)。


1.png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新乳业


3、从渠道端看,特配粉刚需性强、复购率高的特殊属性,使其成为渠道引流、获客的重要品类。

自2016年特医奶粉注册制实施,特医食品由药品转向食品以来,特医奶粉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特配粉的经营渠道有两类:一类是医务渠道和母婴店等线下平台,一类是线上电商平台。特配粉作为特殊宝宝的刚需口粮,具有功能性强、专业性强、稀缺性强、粘性强等属性,渠道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此前,「奶粉关注」团队走访市场时,广东星玥萌宝母婴店创始人陈颖茵表示:“特配粉这两年越来越猛,科学普及让妈妈们越来越懂产品,外加环境因素、疫情因素、气候问题导致孩子过敏现象越来越高发,这就带动了特配粉的增长。”


4、从政策端看,多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助推了特配粉行业的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规范特配粉市场。例如,2016年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必须进行产品配方注册,并定期更新;同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此外,最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提升了特医食品的注册效率,进一步促进特配市场的良性发展。


特配粉赛道难点与突破点


需求高涨、品牌加码、市场扩容的同时,特配粉也面临着众多突破难点。


其一,特配粉的专业门槛更高,高难度的研发壁垒、长时间的注册周期、复杂的审查过程,对企业的研发水平、资金实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专业要求外,生产特医食品还需要与医学科研机构联手研发,具备临床试验等各种条件,研发周期太长,光从立项到取得生产资质就需要3-5年,再投入生产与产品正式上市,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巨大。”


其二,门店专业度不足。由于特配粉和婴配粉的运营逻辑不同,普通导购无法做到精准、专业地指导、满足特殊宝宝家长的问题和需求,渠道和品牌需要加强导购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其三,消费者认知有限。相较于婴配粉,虽然特配粉市场增速持续走高,但依然属于小众市场,消费者认知度偏低。这就需要品牌和渠道持续进行市场教育,打通消费者认知。


综合而言,作为刚需新蓝海的特配粉赛道正在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7月15-16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2024第十届全球母婴大会暨母婴行业观察十周年庆(☚点此报名)将在上海高能来袭,来现场,一起探讨更多增长新机会~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