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澳大利亚婴幼儿奶粉品牌CareBirth臻护新苼宣布进军中国市场

    近日,澳大利亚婴幼儿奶粉品牌CareBirth臻护新苼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从其发布会得知,该款产品主打“纯净”卖点,走高端奶粉路线。

    2天前
  • 孩子王线上APP覆盖海南地区

    10月21日,孩子王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了关于海南业务布局的关切:目前孩子王及乐友尚未在海南开设线下门店,但线上APP已实现全岛服务覆盖。此外,旗下子公司丝域生物在海口、三亚等海南多地已布局线下门店。

    2天前
  • 泡泡玛特港股跌超10%,创4月来单日最大跌幅

    10月23日,港股新消费板块盘初走低,截至10:33泡泡玛特股价跌幅扩大至10%,为4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古茗跌超8%,蜜雪集团跌超5%,布鲁可等跟跌。券商观点方面,交银国际重申泡泡玛特买入评级,指其增长动能持续强化。国金证券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看好公司海外市场通过本土化运营体系构建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以及中国市场依托全域运营能力升级,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21世纪经济报道)


    2天前
  • 鱼油等膳食补充剂供应商禹王生物赴港上市

    近日,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王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和销售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等膳食补充剂产品,现有山东禹城和威海两个生产基地。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8.33亿元和3.43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和0.23亿元。(小食代)

    2天前
  • 京东超市推出驼奶粉商家管理方案

    在日前举行的京东2025驼奶粉行业峰会上,京东超市推出“安心驼奶粉”品质验证及商家管理方案,即复合型验证方案,为品牌提供从实地验厂、产品检测到上线抽检的一站式能力验证服务,助力净化市场环境。会上,旺源、丰草牧场、原始黄金等品牌与京东超市达成合作,完成安心驼奶签约仪式。新驼、中驼、旺源等品牌获用户信赖品牌奖。京东消费数据显示,驼奶粉线上成交人数已突破278万,同比增长90%。(上海证券报)

    2天前

 母婴行业观察

调理型门店“由盛转衰”?一线实战派分享经营之困与破局之法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818

( 0 )

( 0 )

( 0 )

2025-09-10 10:01

作者/新母婴店


导读:曾是行业增长亮点的调理型门店,正遭遇客流锐减、口碑下滑的挑战。

 

面对“由盛转衰”的现状,一个问题摆在从业者面前:究竟是调理服务本身出了问题,还是门店做调理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通过深挖一线先行者们的经历,来寻找一些破局的智慧。


一、定位之惑:从“治病”到“养护”,重塑门店价值锚点


许多调理型门店在遭遇客流下滑时,首先面临的困惑往往是“我们到底能为顾客做什么?”这种困惑的根源,在于对自身定位的模糊。不少门店在起步阶段,无意中将调理服务等同于治疗,试图解决孩子已发生的病症,从而与专业医疗机构产生了不必要的竞争。 


宜良亲亲宝贝的方世萍就曾深陷这种困境。她早期的调理项目不温不火,团队信心屡受打击。她发现,来找她的顾客,孩子往往已经生病了,调理效果不稳定,有时孩子调理后甚至还需要住院。这让她意识到,当门店试图承担“治病”的角色时,不仅能力有限、风险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消费者对医疗体系的固有认知。 


方世萍后来对门店定位做了根本性调整:“治病是医生的事,我们能解决的是如何让宝宝少生病和长得更好。” 认清自己的“能”与“不能”,不与医院抢赛道,而是把重心放在“预防”和“日常养护”上。我们的价值在于通过持续的调理,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从源头减少生病,优化成长


 这种定位,也意味着要杜绝“产品导向”的伪专业。江西伊心敏的胡冬冬曾观察到,门店在顾客咨询孩子拉肚子问题时,不问缘由直接推荐益生菌,结果顾客觉得“什么毛病都没搞明白,你就给我推荐产品。”这种做法,把调理服务简单化成了“卖产品”,缺乏对生命系统性认知的支撑,自然难以建立长期信任。 


此外,要构建稳固的价值锚点,还需强化基础品类,确保“流量入口”的稳固。广西多爱创始人杨绿提出:“无奶粉不母婴,保健品是增项而不是主项。”调理服务必须以门店的基础流量品为协同。南宁优乐宝贝的秦嘉敏也强调,奶粉、纸尿裤等基础品类,是门店与消费者建立首次链接、培养初步信任的“敲门砖”。没有这些基础品类吸引客流,调理服务即便再专业,也可能面临客流枯竭的风险。我们需准确认识到各品类在母婴消费链条中的“生态位”,通过基础流量品,为调理服务的高门槛信任建立入口。


二、深化专业:从“产品推销”到“生命管理”,构建系统解决方案


当门店认识到要转向“养护”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专业”,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客流下滑,往往也折射出顾客对门店专业能力的质疑。 


南宁优乐宝贝母婴创始人秦嘉敏讲:“想把调理型营养品做好肯定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我亲自抓。” 她强调,一个深刻理解健康调理的老板,才能带领团队构建门店真正的专业壁垒。 


那么,“真专业”具体该如何构建?母婴产业专业导师杨帆认为:“健康不是独木桥,调理矩阵才是王道。”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对生命健康的整体性认知:孩子生病或体质弱,往往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情绪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只靠某一种产品或方法,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综合调理,才能触及生命的深层机制。


 比如,他建议从中医的“肾主骨”底层理论入手,解释孩子“肾经不足”可能导致的问题,并给出食疗、气疗等非产品化的居家调理建议,让家长对健康源头有更深的理解。杨帆还强调,门店的话术要将产品功效转化为家长最能感知的“育儿结果”和“情绪价值”,如推荐DHA时说“宝宝吃DHA,会让你觉得很省心,因为他会坐得早,会爬得早,会说话早,会走路早”,这种“结果导向”的话术,能够精准连接产品价值与家长痛点,快速促成交易。 


此外,在过敏调理领域,江西伊心敏的胡冬冬老师建议,将专业体系的深化和医养结合视为构建信任、赢得客户的关键。他指出,过敏本身是疾病,医生是最专业的人士,但医生无法做随访跟进和饮食调整。母婴店的价值,正是在于弥补医生的不足,解决随访跟踪和饮食调整问题,并通过营养品干预过敏。 


他建议,门店应对过敏医学文献、销售话术和案例进行系统研发和人员培训。这种与现有医疗体系的协同和功能补充,也是门店赢得信任的关键。


 三、维系信任:从“功能消费”到“情感共鸣”,打造家庭的“生命港湾”


即使门店专业能力提升了,许多老板发现,顾客也可能只是“买一次”,难以成为忠实的回头客,更难主动转介绍。仅仅满足功能需求,已经不足以打动新一代的年轻父母


宜良亲亲宝贝的方世萍老板,她即是从对宝宝身体的关注,转向了对妈妈情绪的关注。她发现,妈妈们从“老婆”升级为“妈妈”后,心理和生理压力都很大。于是她喊出了一个口号:“我们懂宝宝的育儿需求,更懂妈妈的焦虑。” 年轻父母需要的不只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情感支持和理解。当我们能倾听妈妈的烦恼,比如育儿焦虑、家庭关系困扰,并给予共情和引导,让门店成为家庭关系协调者时,便能建立起极高黏性和排他性的信任,才能真正实现口碑传播和客户留存


这种信任关系的维系,还体现在服务场景的创新与拓展上。七步堂创始人梁从彪就洞察到,“产品是聊天聊出去的,聊天高手就是销售能手。”为促成这种“聊销”模式,梁从彪建议门店可拆掉部分货柜,设置会议桌,烧好养生茶,邀请顾客坐下交流,通过更深度、更自然的互动,形成服务黏性


同时,门店还需拓展服务宽度与深度,成为“全家健康生命伙伴”。比如梁从彪就觉察到,客户的家是促成营养品交易大单的关键场所。当导购踏入顾客家中,进入的是一个私密且信任感强的场景,一切关于家庭生活及健康的话题都可以更轻易展开。


综上所述,调理型门店真正的出路,在于重构门店与家庭的“生命信任”关系。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