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母婴行业观察
 热文
重构增长生态,激发无限可能!2025母婴红人大会重磅官宣
2025-06-30 19:10
忽然一周 | 孩子王完成丝域实业收购;淘宝闪购母婴个护家电等品类增长超100%;飞鹤1个系列婴配粉获批;豪悦完成南通大王资产交割
2025-07-14 20:32
优卡丹青少年止汗香体露│一喷香体止汗,解决异味烦恼
2025-07-07 16:59
当“半小时达”成母婴消费标配,双11的囤货价格战还有得打吗?
导读:半小时达的即时体验与双11大促的囤货优惠,如今已分立于母婴消费决策天平的两端。
过去两年,虽然即时零售在母婴消费领域快速渗透,但其发展高度仍远未触及传统电商平台的量级,更尚未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
而如今,随着美团闪购加速拓展母婴门店合作、天猫闪购开放品牌官方旗舰店小时级送达服务,即时零售不再局限于“刚需应急补位”,而是朝着“常态化供给”的方向升级,试图构建起可与传统电商媲美的购物心智。
当“随时随地买”与“一年一度囤”展开激烈碰撞,双11的核心利器价格战似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消费分化:价格驱动&效率至上
两种育儿模式并行
这两年,我们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母婴消费赛道K型分化加剧,其中,消费分级、用户分层、需求分化是具象体现,不同群体的消费逻辑、决策优先级与行为习惯呈现出鲜明差异。
精算型父母是“价格驱动”的坚定拥护者,大促囤货模式是他们的首选。作为典型的价格敏感型用户,他们熟悉各类优惠规则,愿意为优惠折扣投入较长的时间成本,也因此,即便即时零售便捷性十足,但他们仍能从价格维度找到大促囤货的不可替代性。
反观即时型父母,则是“效率至上”的深度践行者,便捷性体验在他们的消费决策中占据绝对主导。这类群体多为高知高收入双职工家庭,时间成本远高于金钱成本,因而,在母婴消费决策中,他们早已将效率置于价格之上,愿意为“节省出的时间”支付溢价。
于母婴品牌和平台而言,面对截然不同的消费逻辑,一刀切的策略早已失效,既要为精算型父母设计“极致优惠+多买多省”的大促方案,也要为即时型父母提供“即时配送+简化决策”的便捷服务,更要探索“大促囤货+即时补位”的组合模式。
品类分化:大促囤货&即买即用
三类商品路径分明
母婴消费的分化不仅体现在人群偏好上,更清晰地映射在商品品类层面。根据母婴商品的消费特性来看,并非所有母婴品类都适合囤货,有的则更适配即时零售即买即用的消费场景。
高囤货价值品类:一直以来,奶粉、纸尿裤都是双11囤货的“刚需主力”。作为高频消耗品,奶粉、纸尿裤的标准化程度高、使用周期稳定,且保质期相对较长,完全适配一次囤够3-6个月用量的消费模式。尤其是在双11“全年低价、多买多省”的大促背景下,其囤货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对于育儿成本较高的家庭来说吸引力极强。
中度囤货价值品类:除奶粉尿裤外,童装、玩具、婴童大件等“季节性、规划性、高客单商品”也是双11大促期间家长们重点考虑的囤货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因使用周期长、日常折扣少、场景适配性强,它们虽有囤货的必要,但也需结合宝宝成长节奏、家庭实际需求理性规划、谨慎决策,控制囤货规模。
低囤货价值品类:在母婴囤货矩阵的另一端,辅食、零食、药品等应急性商品,以及宝宝湿巾、护臀膏、玩具配件等低规划性、高频低额商品,也更适合即买即用,比大促囤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因这类商品的核心特性与大促囤货的“长周期、大规模、高性价比”逻辑完全相悖,要么需求突发难预判,要么保质期短易浪费,要么单价低囤货意义小。
诚然,在即时购“半小时达”的鲶鱼效应冲击下,双11的战场规则已经彻底改写——过去,谁降价幅度大,谁销量就高,排名就靠前,但如今价格与效率并重成为母婴消费新风向。对品牌而言,下一步的核心命题不应再是纠结于“要不要打价格战”,而应围绕“计划型消费”的囤货需求和“确定性供给”的体验保障,重新梳理自身的战略打法,在即时购与大促的平衡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