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开启公开招股

    9月15日,高端母婴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开启公开招股。根据公告显示,不同集团于9月15日-9月18日公开招股,此次IPO BeBeBus计划发行10,980,9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98,100股份,国际发售9,882,800股份。据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该集团计划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7小时前
  • Bubs任命新独立董事长和董事总经理

    9月15日,澳洲奶粉公司Bubs宣布两项人事任命:非执行董事Paul Jensen即日起接任独立董事长,Joe Coote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两项任命立即生效。Paul Jensen自2023年起担任Bubs董事及审计与风险委员会主席,拥有超过20年董事会经验。Joe Coote于今年7月被任命为公司CEO,在消费品、乳业和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具备丰富领导经验。(公司发布)

    17小时前
  • 伊利集团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在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伊利集团从500余家行业翘楚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的信息显示,经审查,共有541家组织和73名个人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受理名单,评选围绕质量创新发展、效益提升和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推广等方面展开。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投票表决,伊利集团与中核核电、中国船舶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等“国之重器”企业一同荣获该奖项。

    17小时前
  • 宝贝与我发布公益项目成果

    9月15日,Arla Foods旗下高端婴配粉品牌“Arla宝贝与我”,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内隆重举办“救助动物·从投开始”公益项目成果会。活动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启动,以“低门槛、高价值”的方式让消费者与生态保护产生紧密联结。家长们只需将空罐投递至门店,便可化身野生动物的守护者。短短两个月,覆盖全国十四个省份,两千余家门店化身公益中转站,吸引近2.8万家庭参与,累计回收空罐约九万个。其成果为上千只鸟类提供越冬庇护和取食支持,还帮助救助站配备了未来五年所需的监护仪、急救药品等设备。

    17小时前
  • 泡泡玛特德国首店开业点燃消费热情

    泡泡玛特德国首家门店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该品牌首次进入德语区市场的重要一步。继品牌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布局线下门店后,泡泡玛特选择在年接待游客近1300万人次的柏林落子,毗邻柏林电视塔、红色市政厅等著名景点。作为泡泡玛特首次进驻德语区市场的重要节点,柏林首店开业当日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来排队打卡,门店内外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生活日报)

    17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线下母婴店大洗牌!未来这3大趋势品类最有发展前景

产业

小五

阅读数: 4038

( 0 )

( 0 )

( 0 )

2022-08-05 12:19

导读:8月16日~18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2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将在杭州举办!三天三夜思维碰撞,聊透行业趋势与细分机会。从大的趋势来看,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已成定势,于当下的母婴店而言,主力品类增长乏力、机会品类仍在酝酿,“品类定生死”这句话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作者:新母婴店


“极致性价比”品类称王


贝恩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提到,长期来看,“双速增长”将会延续,高端化和追求性价比两大趋势将同时并存。在竞争焦灼的母婴零售市场,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毋庸置疑,早几年,中国消费确实处在一个高增长阶段,消费快速升级,高端化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跑赢高端是品牌和渠道赢得消费者的核心因素,但三年疫情下来,对于那些仰仗于“消费升级”的母婴品类来说,“消费者兜里没钱”的现实似乎过去残酷。


高级行业分析师宋亮早前在樱桃学院实战大课上提到,“疫情至少造成了一部分的失业,所以一方面消费需求在下滑,另一方面有购买力的人数在下降,现在真正的主流母婴消费群体收入水平不稳定,可能会勒紧裤带,对自身的生活水平要求要降低,虽然母婴产品还是刚需,但从产品的消费动向来看,会越来越追求性价比。


Milk family创始人杨拯在“2021第七届未来母婴大会”上也表示,“疫情之后,消费变得非常的理性,更多的追求划算,对母婴店来说,需要考虑的是怎样让消费者用更划算的价格买到尽可能更好的产品,把这个事情做好了,门店可能能活得更好一点。”


“追求生活品质,也需要高性价比”似乎已经成为新生代年轻家庭奉行的一套消费准则,而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极致性价比”将是大部分品类追逐的目标,而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品类,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不依赖店面”的品类抗风险力更强


在之前#母婴观察#视频号直播中,谷子孕婴创始人李志恒提到,“不能坐以待毙,门店要主动求变。原来那种坐等顾客上门、善打价格战的方式已经不行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求变,才能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确实,疫情是一场所有人都躲不掉的危机,就像是从原来的在一个轨道上平稳前进到突然遇到悬崖峭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线下生意遭遇困局。对于母婴店经营的大部分品类来说,到店消费是根本,线上小程序商城或微信社群营销只是锦上添花。但显然,疫情之下,线上却成为了一个能救命的渠道。


这几年已经有不少母婴店开始转型全渠道,以线下实体店为主,线上小程序商城为辅,增加和消费者沟通的触点。而就目前来看,多数母婴店还是寄希望于从线上引流到线下消费,并未将线上作为独立渠道进行精细化运营。


但如今多方验证下,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抗风险能力显然更强,对门店来说,搭建好运营好线上商城,做好送货上门、售后服务已成为必选项。


只有“足够差异化的品类”才能活下来


之前有相关从业者把主流的母婴渠道走了一遍之后感慨:无论母婴大连锁还是夫妻单体店,“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的现状非常普遍,而且基本都是奶粉和纸尿裤这种高频刚需但低毛利的标品占销售大头,缺乏差异化的供给,逛一个店和逛几个店没有区别。”


如果说过去两年,大多数的母婴店过得还可以,那疫情第三年,优胜劣汰早已淘汰掉了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因而,在和从业者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反复提到了一个观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门店都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


而实现品类差异化的方法大概有三种:


一是,瞄准“小众品类”。常规的奶粉、纸尿裤作为母婴店主力品类近几年利润持续收窄,而诸如棉品、营养品、零辅食正是敏感地捕捉到了微小的流行趋势然后快速行动,享受了品类的时间红利,目前来看风头正盛。


二是,老品类升级,也可理解为“将细分再细分。”比如,之前在和从业者交流中,有渠道直言,“我们在做纸尿裤选品时,一选品牌实力强的,二是要有网红属性,三是有较高技术壁垒的卖点。”又如,奶粉中的各个细分品类,如儿童粉、特配粉等,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场景创新、需求升级、产品迭代等方式,带动了新一波流量。


三是,品类微创新。如婴童洗护品类中的分年龄、分性别、分场景等,在内卷激烈的市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成就一个差异化的新品类。于渠道而言,在选品时也势必要更注重创新感和差异性。


2022行至当下,寻找增长点仍旧是每一个母婴从业者需要考虑的事情。究竟哪些品类值得关注?哪些趋势是值得去把握?8月16日~18日,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出路·2022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将在杭州举办!三天三夜思维碰撞,来现场,聚焦品类新机会一次聊透。


部分内容参考:红餐网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