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

 快讯

  • 营利双增!澳优发布2025半年报

    8月27日晚,澳优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澳优实现营业收入38.8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4.1%。

    20小时前
  • 飞鹤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91.5亿元,海外门店数增长270%

    8月28日,中国飞鹤(6186.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0.3亿元,现金流充沛达64.8亿元,展现出稳健的经营基本盘与财务韧性。2025年上半年,飞鹤婴配粉全渠道市场份额及销量继续稳居市场第一。期内,飞鹤以硬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发布“乳蛋白鲜萃提取科技”及国内首个HMOs全谱系数据库,科技壁垒持续加固。国际化战略提速成效显著,北美市场进驻商超超1500家,海外门店数同比增长270%。东南亚布局同步推进,成功登陆菲律宾市场。

    20小时前
  • 蒙牛2025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4%

    8月27日,蒙牛发布2025年度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蒙牛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营现金流实现同比增长,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


    20小时前
  • 2025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利双增

    8月28日,伊利股份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达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伊利整体婴幼儿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市场份额更是升至18.1%,跃居全国零售额市场份额第一。

    20小时前
  • 小鹿蓝蓝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7亿

    8月27日,三只松鼠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54.7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8亿元。其子品牌、定位“儿童高端健康零食”的小鹿蓝蓝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占总营收的7.97%,业绩报告显示,小鹿蓝蓝在报告期内实现持续增长并盈利。

    20小时前

 母婴行业观察

从“盈利优先”到“品牌制胜”,母婴店经营棉品的逻辑变了

产业

察察

阅读数: 2332

( 0 )

( 0 )

( 0 )

2022-10-18 11:32

导读:“童装品牌有没有推荐的?我要找有品牌力的。”前几天在和一位母婴店主交流时,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过去基本上每次聊的都是奶粉,卖奶粉卖不出去高价、流水很好看余额是零蛋......言语间满是心酸无奈。同样的,在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上,阿拉小优董事长李茂银坦言道,“奶粉作为母婴店第一大品类,销售占比超55%,但毛利仅为14.8%,而门店包括人工、房租、水电费等在内的固定经营费率达到了20%。”


来源:新母婴店


当奶粉单一品类难以支撑起门店的整体经营,而这对于多数母婴店来说是一记重拳,总归还是损伤了元气,“重构选品逻辑,优化门店品类”也因此成为渠道门店的不二之选。据一众从业者表示,当前母婴店选品更多的看市场和消费者的“脸色”,看品类的确定性、成长性与周期性。


高毛利加持下,“捎带着卖”的棉品逆袭成主角?


在近期樱桃游学中,谈及门店的趋势品类,奶牛布克创始人孙骏然表示,“棉品是有机会的,特别是小众且有品味的品牌。”


事实上,棉品在这两年中被不少母婴店从业者反复提及,早前的一次采访中,一位有着4、5家店的精品母婴店老板在聊到各品类在门店中的表现时就提到,“现在我们店里零辅食的销量最好,棉品利润最高。”此外,谷子孕婴创始人李志恒也曾在视频号直播中称,“以2022年春季为例,棉品售罄率在70-75%左右,同时在我们的门店中服装的销售占比较高,且利润也还可以,整体服装棉品的占比在19%-20%之间。”


据几年前的一个调研表明,棉品在母婴店的销售收入应该是8-10个点,这是合理的棉品趋向,而今,这一趋势似乎在继续加强,谷子孕婴是其中的有力证明,同时,有一位三线小连锁的店老板也向我们表示,“棉品我们从2020年才开始做,两年不到,利润已经占到了10%左右。”爱婴室的业绩表现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据爱婴室2022年半年度报显示,从各品类的毛利率来看,2022年上半年,爱婴室毛利率最高的依然是棉纺类,达43.49%。


另外,聚焦母婴零售企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在棉品特别是婴童服饰的经营上,一些头部大连锁早已从最初的寻找供应商进货到做起了自有品牌。例如,乐友旗下歌瑞家服装专为新家庭提供好穿、好看、好划算的0-12岁孕婴童服饰;丽家宝贝旗下可欧可优致力于为低幼宝宝提供各类内着服,外出服及各类服饰产品;成立于2018年的初衣萌作为孩子王自有服装品牌,2021年婴童内衣年销量53万件,婴童居家服年销量74万件。


从“短期销售”到“长期盈利”,门店选品势必要回归品牌力量


从“边缘品类”到“机会品类”,棉品的爆发得益于其“高利润”的属性,然而在今年和渠道端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说,利润之外,“品牌力赋能”成为门店选品及经营的主要考虑因素。正如文章开篇提到的,“现在不少精品母婴店在做童装等棉品一类的选品时更倾向找有品牌力的”,又如我们在走访线下母婴渠道时,“在门店的棉品区中,童装品牌和寝卧家具品牌的专区随处可见。”


母婴行业观察创始人杨德勇曾公开表示,“商业世界的尽头一定是品牌,长期主义就是做品牌。”如同奶粉、纸尿裤、营养品等品类的发展走向,棉品的关注重点也从最初的舒适性、面料材质等进阶为品牌力的强化。


据一位精品母婴店老板表示,“母婴店定位不同,在棉品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些许差别,但整体来看,门店在选品上较之前,肯定是趋于品牌化。”


但同时,他也表达了另外一个观点,“品牌力很强的品牌大多都是商场专柜,走母婴渠道的其实很少。”这背后就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就当前来看,专注线下渠道的优质棉品品牌厂家或者代理商还是比较缺乏的,又或者是即便是有一些面向线下渠道的品牌,但是他们在团队、操作到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甚至说是趋于空白,没有优质的上游支撑,母婴店在棉品的经营上多是有心无力。


不可否认,当下棉品在母婴店已有更多想象空间,但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品牌厂家持续的支撑与赋能。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母婴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zhangxiaoxian1015)。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母婴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母婴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母婴店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my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母婴行业观察 |  京ICP备12043030号-6